济宁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2-28 济宁市统计局

济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11年2月25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抢抓经济回暖机遇,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战略转型,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运行普遍向好发展,总体呈现增速较快、质量向好、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2.80亿元(注1),比上年增长12.9%(注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20.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1356.47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865.93亿元,增长15.4%。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58.74亿元,增长11.5%;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19.48亿元,增长25.1%;房地产业增加值56.04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2.7%、59.2%和38.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6:53.3:34.1,与上年相比,一产提高0.5个百分点,二产下将1.6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GDP预计达到315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653美元),比上年增加300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9%。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208.56亿元,增长1.1%;林业4.4亿元,减少4%;牧业79.95亿元,增长9.1%;渔业19.4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8.1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5.1:1.4:24.9:6.1:2.5。

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93万亩,比上年增加3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06万亩,比上年减少24万亩,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62:38。蔬菜瓜果面积达到329万亩,减少4.6%。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粮食总产465万吨,比上年增长4.2%,单产达到468公斤/亩,增长0.9%,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夏粮232.47万吨,增长3.6%,秋粮232.34万吨,增长4.7%。棉花产量13.75万吨,减少2.2%。水果产量28.34万吨,减少3.6%。肉类产量76.7万吨,增长6.5%。禽蛋产量56.3万吨,增长7.6%。奶产量13.9万吨,减少15.8%。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2.88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到27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养殖面积69.9万亩,增长4.3%。水产品产量34.59万吨,增长7.4%。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39万千瓦,增长8%;拖拉机11.05万台,增长3%;农用运输车21.8万辆,增长3%;大型联合收割机2.31万台,增长13%。小麦机播面积520.5万亩,小麦机收面积522万亩,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8 %。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6.6万吨,增长6%。农村用电量13.62亿千瓦小时,增长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65.8543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机电井累计达到13.75万眼,其中已配套11.92万眼,配套率达到86.73%。

附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464.8 4.2

#夏粮 万吨 232.5 3.6

秋粮 万吨 232.3 4.7

棉花 万吨 13.7 -2.2

油料 万吨 22.9 1.4

#花生 万吨 22.8 2.4

瓜菜 万吨 927 -11.0

#蔬菜 万吨 805 -12.0

水果 万吨 28.34 -3.6

肉类 万吨 76.7 6.5

奶类 万吨 13.9 -15.8

禽蛋 万吨 56.3 7.6

水产品 万吨 34.59 7.4

肉猪出栏头数 万头 573.8 9.8

生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303.2 11.8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257.3 -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3763家发展到4220家,增加45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195.2亿元,增长16.5%。其中,制造业737.8亿元,增长22.1%,占规模工业的61.7%;采掘业381.6亿元,增长5.7%,占32.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5.7亿元,增长15.7%,占6.3%。国有企业143.3亿元,增长4.8 %;集体企业5.8亿元,增长5.4%;股份合作制企业9.2亿元,增长39.0%;股份制企业816.8亿元,增长1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9.3亿元,增长27.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60.8亿元,增长14.5%。轻工业326.1亿元,增长17.3%;重工业869.1亿元,增长16.2%。轻重工业比例为27.3:72.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1603.3亿元,增长27.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能源工业四大千亿级产业完成增加值877.5亿元,增长14.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3.4%。

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49.0亿元,增长32.2%;利税564.3亿元,增长42.2%;其中利润365.0亿元,增长50.8%;亏损面为3.6%,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6.9亿元,增长51.7%。总资产贡献率17.6%,提高1.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9.4%,提高5.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8%,提高1.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06次,减少0.04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5.14万元/人,增长6.4%;产品销售率98%,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3%,提高13.9个百分点。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79家,增加14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7家,增加9家。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72家,减少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7.22亿元,增长33.4%;实现利税17.07亿元,增长19.9%。

附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8809.0 8.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78.4 17.0

挖掘、铲土运输机械 台 35469 108.6

变压器 万千伏安 546.0 119.6

通讯电缆 万对千米 34.4 -37.8

电力电缆 万千米 0.70 -53.3

化学农药原药 万吨 2.68 41.8

合成氨 万吨 35.6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