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绍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2-28 绍兴市绍兴县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证券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3.50亿元,增长1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76亿元,增长18.8%。从地方财政收入看,税收收入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1.4%、37.9%、25.9%和24.3%。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55.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51.87亿元,用于民生支出35.33亿元,增长21.7%,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为8.80亿元、3.19亿元、3.86亿元和0.84亿元。

银行存贷款平稳增长。201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139.27亿元,增长10.6%,当年新增109.06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69.43亿元,增长19.9%,当年新增73.6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66.77亿元,增长10.3%,当年新增43.67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居民储蓄存款达64838元。期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93.18亿元,增长12.4%,当年新增98.21亿元。

保险收入较快增长。成立绍兴县保险行业协会。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7.89亿元,增长25.8%。保费赔付支出金额1.96亿元,增长11.5%。

证券业不断壮大。引进国元证券、浙商证券2家证券公司,县内现有5家证券机构,期末已开户投资者49077户,当年证券机构交易额1231.26亿元。

上市工作有序推进。亚太药业于2010年3月16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募资约48000万,年末拥有上市公司13家,累计募集资金53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力度加大。浙纺院创建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作典型介绍。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0家,省农业科技企业2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兰亭高科、精工钢构分别被认定为省第四批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县列入各级科技计划124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科技计划101项,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经费达2200余万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绍兴县科创中心成为我县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6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1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4318件、253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2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0.0%。加大创新型、科技型人才培育引进力度,新引进国际智力项目22项,引进国家级、省级优秀重点人才25名。

着力推进品牌大县建设。新增浙江名牌产品14只、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4只、浙江名牌产品63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着名商标16件、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6件、省着名商标114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523件,累计有国内注册商标5261件;新增国际注册商标190件,累计有国际注册商标938件。

质量标准建设持续发展。全年共参与各类标准制订并发布16只,其中国家标准4只,行业标准12只。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拥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4.92万人,专任教师3447人;小学92所,在校学生5.97万人,专任教师2793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1.50万人,专任教师522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9.6%、100%、99.0%;义务教育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市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镇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学校校舍66436万平方米,教育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创新学区管理体制改革,200多名教师城乡交流任教,“优质轻负”素质教育经验全省推广。教育质量再创新高,高考上线5939人,上线率92.7%,比全省平均高出近8.9个百分点,其中高考重点上线1266人。学科竞赛再攀新高,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3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镇(街)文化站19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6个,图书馆藏书量24.5万册,全年书刊发行量666万册。蓬勃开展群文活动,组织开展第六届“鉴湖之春”广场文化月、“乐在柯桥”春节系列活动等。文化五进工程深入基层,全年基层演出200场次,图书流动车送书下乡200车次,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放映电影4182场次。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李慧娘》获得“中国戏曲学会奖”和第二届中国越剧金奖,新编越剧《双玉蝉》、《半把剪刀》进行公演,绍兴莲花落《午夜电话》获得“群星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在京建设中国曲艺非遗博物馆——“绍兴莲花落馆”,集中展示绍兴莲花落魅力;确定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位代表性传承人和11个传承基地。文化交流得到加强,积极参与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国轻纺城合唱团参加“世合赛”获得了银奖;绍兴“小百花”再次赴港演出,举办“走进世博·城市情缘”——绍兴小百花上海演出周活动;举办中国柯桥·越国文化高峰论坛和《李慧娘》学术研讨会。

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实有床位303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932张;卫生技术人员3986人,其中医生1726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42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4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加强,新农合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共有56.3万人参保,其中,农业人口参合率达到96.82%。年内为240.47万人次报销金额2.13亿元,其中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8%。实施惠民医疗服务,2010年实际减免医疗费用806万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际让利群众8202.71万元,门急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32%和26%。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县级医院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等级医院评审全面推进;新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村卫生室规范化创建率达80%以上。开展县镇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试点,组建2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71.2%。全县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为97.6%。妇幼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县婚育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婚检率达到84.3%,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为51.8%、98.1%和94.3%。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10个市级卫生强镇(街道)通过复查,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单位)12个,市级卫生村(单位)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