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212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8元,增长10.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90元,增长5.7%。其中,居民用于食品消费3647元,增长7.6%,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8.4%;居住支出1133元,增长14.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43元,增长14.7%;交通和通讯支出936元,增长20.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825元,增长17.5%。 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82元,比上年增加456元,增长1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1.7元,增长7.1%。 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年末全市有2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81.3万人,比上年增长17.4%。社会救济总人数达25.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9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累计争取省拨救灾补助资金2056 万元;安排口粮款834.69万元;发放救灾粮1240吨;发放衣被14.2万件,重建和恢复灾民住房2129间,全市共救济灾民54万人次,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和有房住,有力地维护了灾区的社会稳定。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五保对象3万人。其中,集中供养1.6万人;分散供养1.4万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2%。医疗救助面逐步扩大,全年共对农村特困群众18.8万人实施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3044万元;城市医疗救助达到4.3万人次,救助金额1393万元。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103个,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69万张,社区服务设施228个。全市扶贫投入8.3亿元,扶持309个贫困村完成扶贫规划,带动14万户贫困农民发展增收项目,年内使4万人实现脱贫。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区“四纵五横”(即纵向打通西大街四道沟至碾子沟、牛圈子沟至碾子沟路,拓宽高速下道进入市区的迎宾路、京承旅游路;横向打通中心区到双滦区的狮子园至单塔子路、元宝山至雹神庙路、双峰寺到狮子园路等9条道路)城市道路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共投资18.4亿元,总长74.3公里。新建、改扩建市区道路47条。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投入运行。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绿地率达到3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7.8平方米。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8.64%,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按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47天,比上年增加了5天,创历史新高;市区环境空气一级天数达到178天,比上年增加了18天。全市7条河流25个监测断面,78.3%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较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附表一: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30.8 50.4 其中:玉米 万吨 90.7 47.5 稻谷 万吨 12.46 14.6 豆类 万吨 3.0 48.4 薯类 万吨 18.3 119.0 油料 万吨 0.99 50 食用菌 万吨 25.6 20.2 干果 万吨 7.5 -31.3 鲜果 万吨 58.95 -17.4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8.68 11.0 其中:猪牛羊肉 万吨 26.1 7.7 家禽肉 万吨 11.96 19.4 禽蛋 万吨 10.84 5.1 奶类 万吨 13.3 1.5 牛出栏 万头 52.99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