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额敏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县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亿元,增长14.2%。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1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7亿元,分别增长13.9%和16.5%。城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拉动作用显强,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5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5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1.7%。 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5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139万元,同比增长30.6%。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15.8元,增长28.9%。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完成地方财政支出9.4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96亿元,增长42.8%。 税收平稳增长,全年共完成税收收入1.86亿元,增长29.2%,其中:国税收入0.68亿元,增长16.7%;地税收入1.18亿元,增长37.7%。 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82亿元,比年初增加7.01亿元,贷款余额10.01亿元,比年初增加2.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4亿元,比年初增加2.43亿元。 保险业全年保费收入6142万元,减少7.4%,全年已决赔款及给付1324.5万元,增长52.9%。 旅游业 全年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投入102万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856万元,增长14.2%,接待境内外游客20.67万人(次),增长21.5%;全县拥有三星级饭店1家,年末拥有床位97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公用事业 新修和改造城市主干道 1.1公里 ,铺设路沿石 4.4公里 、路面砖1.65万平方米,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拥有日处理能力1.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液化石油气年供气总量716.6吨,天然气年供气总量360万立方米,自来水日供水量0. 3万立方米 。全社会用电量16319万千瓦时,增长9.8%。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森林覆盖率9.6%,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控制在93112万标准立方米,增长26.7%;工业废水排放控制在183.5万吨,下降1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控制在5.4万吨,增长22.7%。有效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安全生产状况趋稳趋好,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9起,下降18.8%,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4人,比2009年降低20%。 社会事业发展 科技事业 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落实科技三项经费1003万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1.1%,与上年持平,2010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册人数3983人,其中高级职称439人,增长21.9%,中级职称1900人,增长3.4%。 教育事业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发展与改革加快,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投入教育资金2.2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23.4%。拥有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9285人,增长4.8%;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84人,减少增长65.2%;拥有完全小学26所,教学点8所,在校学生11774人,下降2.3%;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499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与上年持平,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与上年持平。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2010年,全县在职中学教师670人,增长7.5%;在任小学教师1153人,增长4%;幼儿园教职工142人,下降3.4%。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0年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65余场,成功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20次。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发射台、有线、无线转播台各1座,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与上年持平。 卫生事业 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建有村卫生室156个,医疗卫生机构23所,其中:综合医院4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0人,其中医生272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8.8万人,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7%,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参保人数达2.3万人,参保率达到83%,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2010年末全县总户数5.54万户,总人口16.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4万人,户数1.52万户。人口出生率17.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1‰,当年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102∶100,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4∶100。 全面推进城乡就业统筹,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再就业42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2%以内。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28039元,增长20%;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8039元,增长28.4%。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各险种参保人数达54958人,增长8%,其中: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6743人,增长23.8%,医疗保险14420人,增长2.1%,失业保险人数6920人,增长3%,工伤保险人数7825人,增长28.3%,生育保险人数9050人,增长1.7%;全年保费收入9397万元,增长30%,其中养老保险5976万元,增长41.8%,医疗保险2743.2万元,增长15.9%,失业保险441万元,增长8.9%,工伤保险143.8万元,增长9.3%,生育保险93.4万元,增长8.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继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敬老院设施,现有床位120张,与上年持平,收养孤寡老人31人。全县优抚对象216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1368人,增长27.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120人,与上年持平。发放城市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金1882.4万元,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1045.2万元,发放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896万元,分别增加8.7%、59%和135.7%。 说明: 1、本公报额敏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所有数据基期均为2009年。 2、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未包括兵团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