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2-17 临沂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06.3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929.7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1:50.3:38.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9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3.2%、1.3%、5.1%、1.3%和4.5%。

粮食连续第七年实现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6.2万亩,比上年增加21.5万亩。粮食总产468.8万吨,增加12.6万吨,其中夏粮211.3万吨,秋粮257.4万吨。粮食亩产420公斤,增加3.2公斤。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花生总产80.8万吨,增长0.8%;水果总产182.9万吨,增长2.5%;蔬菜总产576.6万吨,增长1.4%;烤烟产量3.25万吨,下降32.3%;棉花产量1.3万吨,下降2.3%。全年累计发放良种补贴1.3亿元,种粮补贴5.2亿元,农资综合补贴4.3亿元。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造林38.2万亩,其中,用材林7.8万亩,经济林8.8万亩,防护林21.6万亩。

牧渔业取得新发展。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77.8万头,家禽存栏6083.9万只,分别增长4.6%和13.3%。全年生猪累计出栏 548.7万头,增长6.5%;家禽出栏 1.64亿只,增长14.7%。肉类总产量68.8万吨,增长6 %;禽蛋产量28.5万吨,持平略降;奶类产量9.4万吨,下降4.9%。水产品产量12.4万吨,增长3.9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效显着。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2855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15个,省级22个,市级614个。环保养殖技术推广取得进展。全市生物环保养猪场1960处,环保养鸭场894处,环保养鸡场344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43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市级122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400余个。

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63.6万千瓦,增长6.2%。农用运输车9.7万辆,拖拉机38.9万台。新增稻麦联合收获机48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21台,分别达到6026台和2030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58.4万亩。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4家。新认证绿色食品176个、有机食品103个、无公害农产品56个,“三品”认证累计达到801个。全年农药使用量1.63万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43.4万吨,农村用电量32.1亿千瓦时。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93.5亿元,增长16.4%。制造业、支柱行业、骨干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96亿元,增长16.2%,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23.7%;食品、机械、建材、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八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851.5亿元,增长16.9%。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897家,同比增加234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53家,增加1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12.5亿元,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22%,比年初提高2.31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19.9亿元、利税409.9亿元、利润280.8亿元,分别增长28.3%、31.7%和34.8%。726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178家,其中过亿元企业39家,增加10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6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5.3亿元,增长2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77.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98.7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1408.3亿元,增长22.7%。其中,第一产业23.5亿元,下降4%;第二产业718.4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投资666.3亿元,增长28.7%。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5个,完成投资936.6亿元;过亿元项目469个,完成投资557亿元。工业投资完成692.7亿元,增长29.1%。装备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完成155.9亿元和422.1亿元,增长70.7%和22.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62.4亿元,增长98%。房地产开发保持理性增长。房地产投资完成158.2亿元,增长8.1%。商品房销售面积459.2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额129.2亿元,增长42.8%。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2亿元,增长19%。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857亿元,增长19.5%;乡村实现零售额300.2亿元,增长17.5%。家电下乡和减收汽车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带动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68.9万件,实现销售额16.1亿元,审核通过补贴金额2.1亿元。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消费型汽车25.3万辆,实现零售额209.8亿元,增长27.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6.02%,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升11.5%。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4%。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7.7亿美元,增长39.4%,其中出口额28.3亿美元,增长29.2%;进口额19.4亿美元,增长57.6%。全市出口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6家,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43家,合计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4%,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程机械、园林机械、医药化工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达到3.5亿美元,同比净增1.1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境外投资居全省前列。外经企业新签承包劳务合同17份,营业额1.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3%和29.9%。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7个,实际利用国外资金3.27亿美元,增长7%。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临港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搭建了对外开放、承载项目的新平台。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均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940.5亿元,增长16.1%;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3亿元,增长19.4%;民间投资1167.9亿元,增长27.5%;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2.9万家,个体工商户22.3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759.2亿元,增长25.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