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地产开发投资78.0亿元,增长14.5%。房屋施工面积915.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0.1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8万平方米。销售新建商品住宅211.3万平方米,增长15.2%;销售额64.7亿元,增长29.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9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400亿大关,人均突破1万元,增长18.7%,自2006年以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269.0亿元,增长17.6%;乡村140.9亿元,增长20.8%。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355.5亿元,增长17.9%;住宿餐饮业54.4亿元,增长23.9%。 限额以上企业增加。2010年末,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77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54家。 消费热点趋旺。2010年,汽车类零售额24.1亿元,增长44.8%;化妆品类增长29.8%;金银珠宝类增长20.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3.5%;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43.1%;家具类更是以增长210%独占鳌头。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招商引资新开工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5千万元项目119个,竣工投产60个,均创历史新高。 进出口实现突破性增长。进出口总额9.11亿美元,增长53.2%。其中,出口7.46亿美元,增长52.5%;进口1.65亿美元,增长56.2%。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实际利用外资2.39亿美元,增长10.5%。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个,合同利用外资3.83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公路客运量7121万人,旅客周转量46.5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4.7%和4.6%;公路货运量22464万吨,货物周转量232.0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0.8%和0.7%;水路货物运输量1018万吨,货运周转量46.7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8.7%和62.5%。港口货物吞吐量2290万吨,增长51.0%。 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民用汽车27.18万辆,增加5.05万辆。其中当年新注册4.25万辆;属于个人拥有23.41万辆,其中轿车12.05万辆;载客汽车18.76万辆,载货汽车4.79万辆;营运性汽车6.8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0.49万辆,载货汽车3.49万辆。客运出租汽车1210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8亿元(注:不含京沪高铁、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三大项目投资)。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960.1公里(包括村道)。100%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31亿元,业务总收入1.33亿元,增长13.3%。通信业务总量57.7亿元,增长9.1%。移动电话用户228.02万户,增长15.3%。固定电话用户76.88万户,下降9.0%。 旅游业发展跨入新阶段。接待国内游客1409万人次,增长36%;旅游入境人数3.9万人次,增长26%;入境旅游收入823.8万美元,增长28%;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增长41%。3A级以上景区达到15个,4A级景区8个。台儿庄古城成为齐鲁文化新地标。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37.41亿元,增长20.2%。地方财政收入76.71亿元,增长26.2%,是“十五”末的2.7倍。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128.9亿元,增长27.6%,各项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增幅均高于总支出增幅。 税收收入稳步提高。国、地税收入122.98亿元,增长22.0%。其中,国税收入62.08亿元,增长14.5%;地税收入60.90亿元,增长30.6%。税收占GDP的比重9.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加。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94.42亿元,增加83.67亿元;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512.32亿元,增加68.70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728.69亿元,增加141.85亿元。新增存贷比169.5%,比“十五”末提高86.1个百分点,由资金流出地转变为资金流入地。 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公司发展到19家,实现保费收入29.24亿元,增加7.50亿元,增长34.5%。其中财产险收入7.55亿元,增长40.4%;寿险收入21.69亿元,增长32.5%。支付赔款给付5.26亿元,增长6.0%。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评出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30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18项,软科学成果12项。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增加6家。42项产品列入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个新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9家,增加1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0家,增加3家。签订技术交易合同112项,成交额1.5亿元。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职工人数2205人,专任教师1368人;招生6820人,其中本科2538人;在校生21410人,其中本科8937人。 职业与基础教育全面推进。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572人,毕业15860人,在校生48035人;普通高中招生25162人,毕业27702人,在校生77762人;初中招生46180人,毕业53452人,在校生140642人;小学招生44295人,毕业48341人,在校生264515人。普通高考录取23018人,录取率达到80%;普通本科录取11790人,录取率达到41.1%。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年末专业演出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卷数76164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波转播台8座、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9%,有线电视传送模拟45套、数字153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40.9万户。国内统一刊号的出版单位5家,出版报纸3439.5万份,出版省内部资料图书6种,计0.8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95个,床位12176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464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669人。村卫生室120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17人。 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活动,覆盖率达86.6%。承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中国?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和第九届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总决赛等21项国家级和7项省级赛事活动。枣庄籍运动员在国际体坛获得6枚金牌。第22届省运会枣庄代表团获奖牌和总分第10名,综合金牌排名比上一届省运会提高一个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