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2-12 潍坊市奎文区统计局

奎文区统计局

2011年1月

2010年,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运行已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三六六”工作思路,抢抓“三区”建设发展机遇,以提高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深化经济社会领域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攻坚破难、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区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GDP完成1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6亿元,下降2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7.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2.9亿元,增长14.5%。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0%、80%,分别拉动GDP增长2.6、10.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4.4%,三次产业构成由“十五”末的1.5:32.4:66.1调整为0.5:24.9:74.6,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末,非公有制经济注册户数达到15331户,增长26.5%;从业人员123977人,增长19.9%;纳税金额18.5亿元,增长31.5%。其中,私营经济注册户数4325户,从业人员64413人,注册资本17.2亿元;个体工商户10864户,从业人员24073人。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1.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国地两税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2.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纳税额占税收比重达73.6%。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运行。2010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79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完成709万元,畜牧业产值完成9479万元。粮食总产量1915吨,蔬菜总产量2337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6441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247吨(按实物量计算)。

林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区郊区绿化总投资1800万元,植树150万株,建设沿海防护林2500亩,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白浪河生态林场建设加快。规划占地总面积2.78万亩,2010年新建林地9000亩,栽植各类乔木30万株,灌木500万株,造林成活率达到100%。累计投入资金50万元配备防控设备,放飞了3000多万只周氏啮小蜂,有效预防了美国白蛾在我区的大面积爆发。

畜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水貂、狐狸特种动物养殖业主导优势明显,年均饲养34.5万只。2010年,特种动物饲养量29.9万只,完成产值8423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88.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1%。全区肉蛋奶总产量1982吨,全年生猪出栏6797头、存栏3526头,家禽存栏2.8万只。

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区粮食直补23.1万元,惠及13个村993户农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908万元,增加农机户收入240万元。补贴机具106台(套),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收入近90万元。全区小麦机收率达到100%,玉米机收率达到95%。小麦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实现全覆盖。

科教兴农激发农村活力。2010年,共引进推广粮食、蔬菜新品种8个。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力度,依托区农广校等平台,全年培训就业农村劳动力3039人,就业率达到95%。组织参与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3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00余人。全区10多家涉农企业中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7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养殖、种植、运输、加工基地50多个,其中南下河商贸有限公司获得“潍坊市十佳镇村品牌产业”荣誉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逐步加快。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优势明显,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3.5亿元,增长20.8%;完成增加值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2%。工业主导产品产量中,装载机2401台,增长110.2%;合成洗涤剂10.5万吨,增长22.4%;机制纸及纸板13.1万吨,增长15.6%。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装载机 台 2401 110.2

合成洗涤剂  吨 104876 22.4

机制纸及纸板 吨 130610 15.6

中型拖拉机 台 1927 7.8

纱 吨 5109 5.6

初级形态的塑料 吨 156499 2.8

小型拖拉机 台 37592 -0.6

啤酒 千升 95139 -5.0

氢氧化钠(折100%) 吨 116613 -14.8

针织服装 万件 1069 -17.5

挖掘机 台 364 -45.3

盐酸(含量31%以上) 吨 10261 -59.1

工业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9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4.9亿元,增长4.5%;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29.9%;产品销售率达97.7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18%,比上年提高3.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14.3%,亏损企业亏损额4037万元,下降23.3%。产成品存货5.0亿元,增长34.8%;应收帐款净额8.7亿元,增长2.3%。“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23.6%,下降1.3个百分点。

建筑业市场进一步发展。2010年,全区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5家,完成总产值45.0亿元,增长18.9%;实现利税3.1亿元,增长33.9%。建筑企业施工面积699万平方米,增长21.5%;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把重点项目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着力推进“四大功能片区”建设,努力发展“六大产业”集群,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在建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计划总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实际完成投资109.5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95.9%。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3.0亿元,增长57.8%,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2.7%。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681.5万平方米,增长12.2%;房屋竣工面积182.5万平方米,增长55.9%;房屋销售面积228.6万平方米,增长18.5%;商品房销售额80.9亿元,增长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