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会展水平日趋提升。全年全市举办各类会展活动486个,比上年增长32.4%。其中举办展览216个,增长21.3%,展览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增长14.0%;举办有影响的会议(论坛)162个,增长54.3%;举办节庆活动108个,增长28.6%。 六、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进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82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出口519.7亿美元,增长34.5%;进口309.3亿美元,增长39.6%。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1613.4亿美元,增长38.0%。新增外贸经营备案登记企业2487家,累计15367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8.4%和26.3%;进口均增长29.7%。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75.9亿美元,增长25.9%;一般贸易进出口额602.0亿美元,增长36.2%。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增长5.3%。其中第三产业新批项目267个,实到外资7.0亿美元,增长14.1%;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增长53.3%。 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1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9.7亿美元,增长14.7%。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75家,项目总投资额7.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5.2亿美元,增长31.7%。 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全年全市完成服务外包总额65.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离岸业务2.7亿美元,增长66.4%。服务外包企业521家,从业人员2.3万人。 对内合作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实际引进内资238.3亿元,引进重点机构235个,引进优质项目121个。新增山海协作项目70个,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提前一年半完成了五年投资衢州100亿元的目标。完成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项目79个,总投资51.6亿元。完成市域产业合作项目5个,总投资8.3亿元。分别在成都、武汉成功举办了“宁波周”系列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四届“西洽会”、第二十届“哈洽会”、第十三届“渝洽会”、第十一届“西博会”、第十六届“郑交会”等国内重要展会。 七、港口、交通 港口生产实现突破。全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0亿吨,增长11.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00.4万标准箱,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4的格局,首次跃居第3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实现了新的跨越。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新增航线12条,累计228条,其中远洋干线122条,近洋支线54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月均航班1153班,最高月航班1338班。 交通基建全面推进。全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绕城高速公路东段颜家桥至临江段及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连接线匝道工程建成通车。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和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公路里程达1019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03.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路里程314.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21.0公里。杭甬客专宁波段桥墩施工基本完成,庄桥站和余慈站全面进场施工。铁路东站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北站、北环线全面施工,重要节点工程加快推进。萧甬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梅山保税港区首期集装箱码头1#、2#泊位建设完成,进入试生产阶段等。新增万吨级港口生产性泊位6个、货物吞吐能力3008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55万标箱。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3.0亿吨,货物周转量1575.3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0%、27.6%,其中水路货运量1.2亿吨,货物周转量1328.8亿吨,分别增长11.0%、20.8%。铁路货物发送量2059.9万吨,增长20.8%。机场货邮吞吐量8.1万吨,增长18.2%。公路货物周转量246.5亿吨,增长25.5%。全社会客运量3.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36.2亿人公里,分别增长3.0%、9.4%。民航旅客吞吐量451.7万人次,增长12.1%。 八、金融、证券、保险 金融业运行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7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9552.0亿元,增长18.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414.2亿元,增长22.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000.6亿元,增长21.2%。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46.0%。不良贷款率为0.92%,比年初下降0.36个百分点。年内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5家,累计49家。 证券市场保持平稳。全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18417.3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7848.4亿元,增长5.6%;权证成交516.1亿元,下降63.9%。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53.9亿元,下降8.1%。期货代理交易量3671.3万手,代理交易额39372.2亿元,分别增长91.4%和42.0%。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82.0万户,增长10.7%。年内新增证券分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7家,期货营业部6家,累计2家证券分公司,57家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期货公司,19家期货营业部。 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68.3亿元,增长29.2%;寿险保费收入75.8亿元,增长38.8%。支出赔款和给付38.1亿元,增长5.1%。其中产险赔付支出28.2亿元,增长7.9%;寿险赔付支出9.9亿元,降低2.0%。为全市3万家企业、5.7万户家庭、180.9万人次提供了风险保障。全年共为807家企业提供了510.4亿元的出口风险保障,增长76.6%。全市政策性农险试点险种扩大到17个,累计向全市19.6万个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了约53.3亿元的风险保障,向近1.4万个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支付了9158万元的赔款。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市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2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8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8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实验室培育基地1家,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6家;新增市级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专利申请量26407件,授权量25971件,比上年分别增长16.4%和6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9件,增长50.8%。新认定市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18家,认定星火示范基地15家,农村科技示范村镇11家。截止年末,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66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0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4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和创新型企业13家,省级创新型示范和创新型试点企业33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3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0家(其中省部共建实验室培育基地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4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7家。认定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41家,农村科技服务机构22家,星火示范基地(技术核心区)69个,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4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