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2-10 宁波市统计局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174所,在校学生141.4万人,教职工9.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15所,在校生19.0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0%;中职学校(不含技校)56所,在校生8万余人;普通中学301所,在校生32.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比例达到99.0%;小学513所,在校生46.2万人;幼儿园1180所,在园幼儿25.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763人。

人才建设着力推进。全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11.8万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6家,新增进站博士后38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90.3万人,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5万人,增长12.3%;高级职称人才3.2万人,增长16.2%;博士、博士后1846人,硕士19045人,各类专家2501人(包括柔性引进院士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68人,获国家、省、市突出贡献专家218人,正高职称专家2296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惠民显成效。全年市级主要剧场举办各类高雅艺术演出300余场,推动市重点讲座品牌《天一讲堂》在宁波电视台和中国宁波网同步播出。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组唱《艾格仑敦呦》等3个作品和“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得省第十一届戏剧节最高奖——特别奖。圆满承办了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举办了2010年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第三届宁波农民(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电影节和宁波电影百年纪念活动、宁波市庆祝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第三届四明读书主题活动和第六届未成年人读书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新建成市级基层文化宫200个,基层文化宫覆盖率达到70%。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均开办了3档以上对农节目。“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共放映电影24672场、演出戏剧2400余场。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实有病床2.6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5.0万人,卫生技术人员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7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81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95%。全市医疗机构实行孕产妇产前、手术病人术前HIV免费检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为5.02/10万,婴儿死亡率3.7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2‰,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荣获“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市举办了35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接待了近50个国家、20多个省市代表队,共计2万余人次参赛。组队参加全国体育大会,取得了5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和11个三等奖,创下了我市参加全国体育大会以来的最佳成绩;组队参加省运会,夺得143.5枚金牌、120.5枚银牌、122枚铜牌,总分4421.2分的优异成绩,稳居全省第二。更新城市社区健身路径230条,新建村落健身路径400多条,总数达670条,建成各类球场389个,已建成社区、村落健身路径6000余条,各类球场3200个。96.5%的城区公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全市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行政村健身路径也基本全覆盖。体育彩票销售额9.3亿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人口增长适度。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4.1万人,比上年增长5.36‰,其中市区人口223.3万人。人口出生率8.53‰,人口死亡率6.19‰,人口自然增长率2.3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66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61元,增长12.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2.165︰1缩小为2010年的2.115︰1。全市收入最高的20%市区居民家庭与收入最低的20%市区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09年的6.16∶1下降到了2010年的5.71∶1;收入最高的20%农村居民家庭与收入最低的20%农村居民家庭的纯收入之比从2009年的4.70∶1下降到了2010年的4.34∶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420元,增长6.7%,恩格尔系数为35.5%,比上年略升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794元,增长0.1%,恩格尔系数为41.3%,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

社保覆盖着力扩面。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83.5、281.3、186.2、238.1、201.5万,比上年净增39.2、29.4、13.0、25.2和23.8万,全市累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09.5万,其中年满60周岁按月领取养老金的75.3万。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4万。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双双超过91%,提前完成我市医改三年行动目标。

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市县两级慈善机构善款募集5.0亿元,比上年增长43.6%,救助支出3.7亿元,增长33.6%,受助困难群众23.4万人次。累计募集达25.4亿元,救助支出16.2亿元,受助106万人次。全年市红十字会募集救灾款物2737万多元。全市有爱心超市129个,共接收社会捐赠款696万元,衣被101万件。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447人次。

社会组织体系稳定。年末全市共有6个区、2个县、3个县级市、78个镇、11个乡、63个街道办事处、617个社区和居民委员会、2576个村民委员会。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市建设取得实效。全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至4.4万吨,比上年下降0.1%;二氧化硫排放削减至11.1万吨,下降15.0%,“十一五”减排任务如期完成。“811”新三年行动圆满完成,一批重点环境问题污染得到整治,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整治通过验收。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控网络建设,机动车尾气监控中心和4家检测站完成设备安装。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190个村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全市饮用水源地标志标识设置工作,设置标志标识牌196块。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4个,市级生态村82个,命名表彰市级环保模范(绿色)单位115家。

“平安宁波”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8.4%,死亡人数下降6.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3%(连续六年实现“负增长”)。发生较大事故5起,比上年减少1起,死亡24人,比上年减少5人,是六年来发生较大事故最少的一年。全年全市完成食品检验44759批次,药品监督抽验2206批次,首次承担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工作任务。全年全市共受理群众信访43560件(人)次,比上年下降10.2%。接待群众集体上访1435批21839人次,分别下降12.2%和7.8%;群众到省集体上访33批534人次,分别下降13.2%和19.2%;群众到京集体上访零通报,“非正常访”实际登记3批3人次,分别下降40.0%和50.0%。全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06291件,调解成功104600件,成功率达98.4%,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5件、15人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数186件、52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