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珠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2011年3月21日) 2010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总体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58.66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511.0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8:52.4:44.8调整为2.7:54.8:4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82.93亿元,增长3.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5%。民营经济增加值294.45亿元,增长10.0%,占GDP的24.5%。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增值税25.53亿元,增长14.4%;营业税22.67亿元,增长21.1%;房产税5.14亿元,增长1.3%;企业所得税16.33亿元,增长48.5%。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41亿元,增长37.2%。其中,教育支出25.97亿元,增长11.7%;科学技术支出5.70亿元,增长44.4%;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2.24亿元,下降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3亿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5.99亿元,增长24.6%;环境保护支出23.8亿元,增长50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0%。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的价格分别上涨5.3%、0.6%、1.6%、5.5%、0.6%和5.9%;衣着、交通和通讯的价格分别下跌1.0%和0.1%。生产领域中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仍未能很好解决;工业重型化趋势明显,节能压力增大;CPI逐步走高,通胀压力凸显;房市政策调控力度大,对总体经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劳动市场供求失衡,企业招工难问题凸显等。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62亿元,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01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0.08亿元,下降17.0%;牧业产值9.67亿元,增长7.7%;渔业产值31.86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99亿元,增长1.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61万亩,比上年减少0.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0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33万亩,比上年调减0.2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51.62万亩,比上年增加5.56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4.18万吨,增产1.5%;甘蔗产量9.64万吨,减产11.8%;蔬菜产量14.73万吨,增产11.0%;水果产量12.11万吨,增产3.0%。 全年肉类总产量4.51吨,增长10.3%。其中猪肉产量3.41吨,增长17.0%;禽肉产量1.04吨,减少7.3%。生猪饲养量76.53万头,增长4.6%。其中生猪存栏30.99万头,减少5.2%,生猪出栏45.54万头,增长12.5%。全年水产品产量19.72万吨,增长3.3%。其中海洋捕捞1.16万吨,持平;海水养殖2.68万吨,增长18.1%;淡水捕捞0.22万吨,增长29.4%;淡水养殖15.66万吨,增长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2.1%,拉动经济增长9.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38亿元,增长18.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3%,民营企业增长9.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下降0.1%,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22.3%。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为257.04亿元,增长13.4%;重工业为358.34亿元,增长22.0%。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44.4∶55.6调整为41.8∶58.2。 六大工业支柱行业增加值合计47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和电力能源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06.63亿元、20.20亿元、78.12亿元、152.43亿元、50.40亿元和67.02亿元,同比增长29.8%、23.0%、20.1%、16.0%、13.2%和10.6%。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05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产值127.44亿元,增长29.8%;集体企业产值8.37亿元,增长1.1%;股份合作企业产值0.47亿元,增长23.1%;股份制企业产值850.97亿元,增长14.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产值1993.13亿元,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8%。轻工业产值1177.79亿元,增长12.6%;重工业产值1808.08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例由上年的40.8∶59.2调整为39.4∶60.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109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加的有74种,其中增幅较大的有:打印机、家用电热烘烤器具、半导体分立器件、 家具、氨纶纤维,分别比上年增长163.2%、57.4%、50.7%、34.3%和33.9%;产量比上年减少的有35种,其中减幅较大的有:精制食用植物油、照相机、味精(谷氨酸钠)和数字激光音、视盘机,分别比上年下降41.3%、26.0%、18.8%和18.1%。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4.6%,比上年增长18.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9.9%,资本保值增值率116.1%,资产负债率62.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8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3%,全员劳动生产率12.30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2.0%。实现利润总额163.60亿元,增长45.1%。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179.60亿元,增长33.2%;亏损企业466家,亏损面33.2%,亏损额合计15.99亿元,下降27.8%。 年末全市拥有资质等级以上独立核算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5家,实现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9.51亿元,增长6.6%。分城乡看,城镇投资486.05亿元,增长19.3%;农村投资15.5亿元,增长426.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81.9亿元,增长29.9%;非国有经济投资319.64亿元,增长18.2%;其中民营经济投资84.02亿元,下降12.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124.60亿元,增长21.5%,其中制造业投资105.58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376.50亿元,增长22.9%。全年在建项目727个,新开工项目482个,同比分别下降13.8%和10.2%。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房住宅投资122.91亿元,增长20.2%。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211.1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商品住宅917.35万平方米,增长3.0%。商品房竣工面积210.88万平方米,下降42.5%,其中住宅171.89万平方米,下降44.6%。商品房销售面积257.38万平方米,下降11.2%,其中住宅233.49万平方米,下降1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0.5万平方米,下降29.1%,其中住宅27.06万平方米,下降32.8%。商品房销售额275.21亿元,增长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