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31 和田地区统计局

体育竞技事业蓬勃发展。地区代表队在2010年参加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自治区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和自治区第五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等四个运动会21项比赛中,共取得14枚金牌、22枚银牌、31枚铜牌的好成绩。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据地区公安局统计,年末全地区户籍总人口203.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8万人,增长4.3%(男性103.34万人,女性100.62万人,分别增长3.6%、5.0%)。其中:农业人口170.15万人,增长4.5%,非农业人口33.81万人,增长3.2%,汉族7.03万人,增长3.5%,维吾尔族196.49万人,增长4.3%,其他少数民族0.46万人,增长6.7%。年末家庭户均人口为3.73人,比上年减少0.02人。人口出生率29.42‰,人口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5‰,比上年分别上升5.82、1.67和4.14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和田调查队50户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3.3元,比上年增长10.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70.6元,增长3.8%,其中居民用于食品消费4095.24元,增长1.2%,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8.4%。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比上年增加483元,增长18.1%。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32899元,增长21.3%。

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建经济适用房520 套4.8万平方米、廉租房9431套47.2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农村抗震安居房39.17 万户,156万人入住新居。

天然气利民工程加紧实施。天然气入户达到3.91万户,占全地区总户数的7.2%,其中农村用户达到4132户。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全年解决10.16万人的安全饮水,使农村安全饮水人数达到115万人。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稳定。年末全地区从业人员达74.59万人,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6.11万人,增长3.8%。城镇单位在岗职工7.9万人,下降0.03%。全年全地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27万人,减少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全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万人,增长12.9%;参加失业保险5.76万人,增长40.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49万人,增长30.3%;参加工伤保险5.69万人,增长13.4%;参加生育保险6.72万人,增长7.0%。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17.26万人,增长12.3%,参保率达90%以上。社会救济总人数达41.2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9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38万人。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农村劳动力参保率达66%。全年解决了175个重点村,2.4万户10.3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2010年是节能减排攻坚年,随着“三北四期”、塔河流域和田河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荒漠植被保护、平原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和城市周边绿化工程深入推进,和田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地区拥有污水处理厂2座,年处理污水量809万吨,增长57.7%。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2.64平方公里。拥有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噪声监测点134个,监测面积8.37平方公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快,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5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51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居民用电2.05亿千瓦时,工业用电3.12亿千瓦时。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784.27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333.2吨,分别上升6.1%和2.8%。

2010年,和田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有效监测天数为339天。Ⅰ级(优级)天气1天、Ⅱ级(良好天气)天气数为112天、Ⅲ级(轻度污染)天气数为157天,ⅠⅡⅢ级270天,占79.6%,比去年增加52.3个百分点,Ⅳ级(中度污染)天气20天,Ⅴ级(重度污染)天气49天,中度以上天气占20.4%,比上年下降52.3个百分点。年平均降尘量为122.2吨/平方公里?月。市区内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和降尘。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2010年末人口数为公安部门户籍人口数。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旅游、招商引资、外贸进出口、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等方面数据为有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