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国家二级博物馆1个,文化馆8个,文化站141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7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藏书量67.3万册,总流通人次为62.47万人次。有线电视用户39.3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2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44%,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22%。 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卫生机构9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卫生机构病床数13313张。卫生技术人员1245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449人,注册护士372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79.15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1295万元。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全市体育场馆1603处。举办市、县(区)、乡(镇)级运动会共310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6.37万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体育比赛,共获金牌53枚、银牌35枚、铜牌44枚。我市体育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以41枚金牌并列全省金牌榜第4位,以101枚奖牌列全省奖牌总数第5位。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成区面积82.66平方公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工作扎实推进。 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达二级以上优良质量天数333天,占总有效监测天数的91.2%;降水酸雨频率为50%,降水的pH平均值为4.53。市内长江、沱江、永宁河、赤水河等主要河流的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监测的9个断面中赤水河醒觉溪断面达到Ⅰ类水质,长江大渡口断面(入境)、手爬岩断面、沙溪口断面(出境)和沱江大磨子断面(入境)、沱江一桥断面5个断面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赤水河鲢鱼溪断面和永宁河泸天化大桥2个断面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濑溪河胡市大桥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水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夜等效声级值为55.1分贝,较去年降低0.4分贝;全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值为67.7分贝,较去年降低1.0分贝,达到了国家70分贝标准的要求,城区声环境质量较去年有所好转。 全市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1.3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2.87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3.65万公顷。森林面积达55.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8%。 安全生产事故总体下降。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27起,受伤489人,死亡204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3.0%、21.4%、6.9%。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00起,受伤489人,死亡136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7.01%、21.4%、8.7%;发生火灾69起,比上年上升25.5%。全年共发生较大事故4起,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对全市700户城镇居民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增长13.3%,其中人均工资收入10746元,增长13.9%。人均消费性支出11293元,增长13.4%。其中,人均食品支出4691元,增长9.2%;人均衣着支出1328元,增长13.3%;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726元,增长9.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28元,增长14.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42元,增长13.8%;人均居住支出921元,增长7.8%;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303元,增长35.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1.5%。 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对全市1150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88元,增收709元,增长15.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462元,增收399元,增长19.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536元,增收229元,增长9.9%;人均财产、转移性收入391元,增收81元,增长2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74元,增长9.9%。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071元,增长8.0%;人均衣着支出195元,增长21.1%;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272元,增长24.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19元,增长7.3%;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09元,增长11.8%;人均居住支出682元,增长10.6%;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353元,增长5.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6%。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7.19亿元,比年初增长19.3%。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92.10亿元,增长29.6%;定期储蓄存款余额325.09亿元,增长14.0%。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1%,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2%,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累计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8% 社会救助事业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6.43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1.42亿元;农村“低保”人员14.62万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1088万元;农村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人员2.47万人,资金支出4627万元;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098人,资金支出187万元;救灾支出3619万元;医疗救助支出5246万元。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1个,收养人数12291人。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1807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76万人,增长12.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98万人,增长3.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02万人,增长17.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42万人,增长7.8%。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67万人(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增长18.4%,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11万人,增长32.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7840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99万人,增加46.19万人。 十三、扩权强县试点县经济 泸县、合江、叙永、古蔺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实施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四个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10年,四个扩权强县试点县生产总值345.18亿元,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9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70.99亿元,增长29.1%,第三产业增加值96.26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22.6:49.5:27.9。 财政实力增强。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2亿元,增长3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5.81亿元,增长22.2%。 民营经济贡献突出。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00.68亿元,增长20.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8.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55.86万吨,增长1.7%;出栏肉猪头数371.59万头,增长2.9%;肉类总产量36.09万吨,增长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