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43.54万人次,增长12.0%;旅游总收入1127万元,增长15.0%。年底全县有二星级饭店1家(华城大酒店);四星级乡村旅游点6个;省级旅游旅馆4个;AAA级景区1个(岐山森林公园)。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8亿元,增长16.8%。全县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467.0万人,旅客周转量91932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8651.4万吨,货物周转量1063146万吨公里。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40公里,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277.464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5105台,农用运输车1242台,摩托车74428台,其他机动车68台。 邮电通讯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329.5万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86.5万元,增长17.5%;电信业务总量11543万元,增长7.3%。2010年底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0万户,同比减少7.4%;移动电话用户达26.63万户,比上年增加3.71万户,增长16.2%;互联网宽带网用户1.03万户,增长37.4%。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平稳增长。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增长4.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4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9亿元,增长21.5%。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48亿元,比上年增加3.79亿元,增长13.2%。 保险业持续发展。2010年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16754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车辆险保费收入2438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38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8148万元。全年赔付支出3481万元,下降30.8%,其中:车辆险赔付额1226万元;意外伤害险赔付额146万元;健康险赔付额241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县共有学校300所,校舍面积1269124平方米,学生总数147793人,教师9206人。其中:小学240所,在校学生78669人,教师3958人;中学55所,在校学生53172人,教师4446人;职业技术学校5所,教师802人,在校学生15952人。寄宿生81110人,其中:小学34690人,初中34874人,高中115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10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人数1589人,上线率达32.8%。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10年共投入“两免一补”资金8623.82万元,其中:全县全体小学生和绝大部分初中生共9.16万人享受补助,小学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每人每年750元,初中每人每年1000元。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县24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71.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同比增长54.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382万元,同比增长27.4%;全年获得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8个,争取科技项目经费360多万元,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个,立项18个;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5项,投入科技项目引导经费1530万元,科技项目实施率90%以上;实施各类专利21件,申报国家各类专利40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外观设计专利2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坚持文化品牌战略,文化事业再创佳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云集窑址博物馆、洛夫文学馆及洛夫文化广场完成立项、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展顺利,现已竣工11个;全年新建农家书屋119家;云集文化产业科技园纳入“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库。群文生活丰富多彩。首届农民文艺会演、“和风云集”衡南县群众文化艺术节启动;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读书月”;“演艺惠民”免费送戏下乡演出111场;三塘镇荣获全省“诗词之乡”称号。文艺创作力推精品。《衡南七巧龙》在“2010年中国﹒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中夺得金奖;专业人员全年各级公开发表、展、演、播、出版各类文艺作品84件(其中国家级15件、省级22件、地市级47件),获奖21件(国家级7件、省级5件、地市级9件);歌词《美了家乡,富了家乡》获得中国第三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优秀奖;剧本《香火龙》参加中国儿童剧院剧本征集活动;杂技《万里长征》被国家立项列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广电事业发展良好。2010年全县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3套,有线电视用户4.1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8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卫生机构7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126张,卫生技术人员2665人,其中医生1290人,比上年增长8.1%;注册护士679人,比上年增长1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85人;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61人。2010年,新农合个人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2.9万人,参合率为98.7%。全年共42.45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11291.2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建篮球场4个,标准田径场1个,小田径场1个。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7200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3项次。全县运动员在参加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4枚;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11枚。全年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7人,其中省队17人,市体校10人。 十、县城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完成工程总投资5055万元,县城中心区面积达8.8平方公里。全年铺设县城污水管网3000余米,建成一座污水提升泵站,全线试水成功运行。县城第三期风光带于9月开工建设。路网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完成公园北路西延伸线800米和清泉路400米的工程建设;71号地块小区道路已完成1200米长的建设;军工粮店小区道路完成200米建设;完成了临蒸路西延伸线400米主干道硬化;北片路网中完成了滨江路南段、横二路、新塘路北延伸线的路面硬化,清园路北延伸线已完成土方工程;清园路南延伸线和云集大道江东段连接线拓宽工程建设于9月份完成了招投标工作,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全年铺设道板砖铺建设面积2万余m2。建设云峰路长约1200米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云集黄金山庄中心花坛,面积约6000m2,已完成土建工程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绿化工程建设;云市路、迎宾路、赤水路行道树全部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