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30 衡阳市衡南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衡南经济走出危机影响、持续回升向好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这条主线,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2010年全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5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4.4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0.26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22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9:42.8:25.3调整为28.9:45.6:25.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71.8%、19.3%。

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86亿元,增长21.32%,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9亿元,增长23.96%,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8.59亿元,增长27.98%,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教育支出3.45亿元,增长8.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9亿元,增长31.44%;医疗卫生支出1.87亿元,增长36.55%。

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新建农村公路240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0472人,新建农村沼气池1450口,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161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率达70.2%,林权发证率达100%,新建7所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件。

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发展。全年发生安全事故61起,死亡24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2人,道路交通死亡22人),受伤80人,经济损失86.3万元,亿元GDP死亡率0.1559,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0.665,万车死亡率3.91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不够快,经济结构仍然不优,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引进重大项目偏少,财政持续增收后劲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保障民生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大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71.8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29.10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3.17亿元,增长16.3%;牧业产值33.34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5.07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亿元,增长17.2%。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5.76千公顷,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2.24千公顷,增长2.0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98.41千公顷,增长1.28%;玉米播种面积2.8千公顷,增长33.33%;大豆播种面积1.91千公顷,增长1.06%。粮食总产量达64.95万吨,增长0.9%,其中:稻谷产量59.97万吨,增长0.1%;玉米产量1.53万吨,增长31.1%;大豆产量0.57吨,增长5.71%。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36千公顷,增长7.11%,其中:油菜籽面积28.73千公顷,产量4.42万吨,增长26.75%;烤烟面积2.47千公顷,产量6224吨,减少10.74%;棉花面积3.37千公顷,产量0.55万吨,增长22.9%。畜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县出栏肉猪180.4万头,增长11.0%;存栏牲猪116.37万头,增长10.3%;能繁母猪12.0万头,增长12.7%;肉类产量16.75万吨,增长10.2%;家禽饲养1790万羽,增长6.3%;水产品产量5.04万吨,增长4.6%。林业生产进一步推进。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883亩,完成“三边”造林13664亩。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较好。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绿彤”茶叶、“绿贝”香菇、“鑫宝”白果、“健安”大米、古城西瓜、“喜雁”系列食品等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0个,合作组织成员2.56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力推进。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215.66亿元,增长4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83亿元,增长41.8%。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4.72亿元,增长2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41亿元,增长25.4%,分注册类型看,集体企业增长27.3%,股份合作经济增长1.8%;股份制企业增长45.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7.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57.24亿元,增长42.2%。

工业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7家,比2009年净增1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16亿元,增长38.0%;产品产销率达99.63%;实现利税总额64.92亿元,增长151.6%。

建筑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0.01亿元,增长29.8%,完成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24.5%。全县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等级证的建筑施工企业27个,从业人员24254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5.73万平方米,增长103.2%;商品房竣工面积5.4万平方米,增长10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2亿元,增长6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2亿元,增长81.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3亿元,增长35.0%。商品房销售477套,较去年增加301套,增长171.0%。兴城财富广场、江湾明珠、南国明珠等一批设施服务齐全的商业住宅小区落户云集。

工业投资日益强化。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26亿元,同比增长72.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79.9%。全年工业招商引资14.39亿元,同比增长44.95%。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增强。S214、S316线改造工程已完成;湘桂铁路扩能改造、衡茶吉铁路、衡桂高速及衡桂高速衡南连接线、潭衡西高速、S315线改造、衡云干线、土谷塘航电枢纽项目强力推进;怀邵衡铁路、益娄衡高速及连接线项目即将开工,落户云集的衡阳南岳机场也将破土动工;云集千吨级码头已立项审批。衡南正以开放的姿态步入黄金发展时期。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商业经济蓬勃发展。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63亿元,增长1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1亿元,增长23.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批发额3.54亿元,增长37.5%;商品零售额35.56亿元,增长17.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1.32亿元,增长23.0%。餐饮收入3.61亿元,增长25.1%;住宿收入0.12亿元,增长29.8%。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发展。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5个,引资额1.03亿美元,实际到位7490万美元,同比增长21.7%;引进内资项目163个,引资额57.8亿元,实际到位26.7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9个,过亿元项目12个。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450万美元,同比增长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