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30 无锡市宜兴市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活跃旺盛,销售稳中趋缓。201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3.86亿元,增长51.7%;其中住宅开发投资38.91亿元,增长60.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5.57万平方米,增长61.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04.83万平方米,增长61.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3.94万平方米,下降8.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3.96万平方米,下降12.7%。商品房屋销售额72.23亿元,增长16.7%;其中住宅房屋销售额57.85亿元,增长9.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在宏观经济向好和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多重推动下,全年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72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城乡市场协同发展。从地区看,城区实现零售额113.28亿元,同比增长22.7%;镇区实现零售额66.22亿元,同比增长14.7%;乡村实现零售额95.31亿元,同比增长17.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1.88亿元,同比增长19.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14.9%。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2010年,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实现2.69亿元,比上年增长54.7%。汽车市场在2009年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华地集团实现服务业企业上市“零突破”。

市场贸易迅速扩大。2010年,全市共有贸易市场79家,贸易市场成交额2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亿元以上贸易市场由14家增至18家,成交额242.00亿元,增长33.2%。

六、开放型经济

外贸进出口在低基数上实现高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2.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9%。其中出口总额26.49亿美元,增长70.9%;进口总额16.00亿美元,增长90.6%。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完成出口9.48亿美元,同比增长171.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8%。

利用外资有升有降,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全年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外资项目共49个(新批项目33个,增资转股项目16个),合计新增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6.59亿美元,下降27.4%;到位注册外资5.01亿美元,增长9.7%。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个,中方投资额累计39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3%。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8家,累计服务外包企业89家。全年服务外包企业完成业务执行金额183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2%;出口执行金额1137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6615.61万美元,增长139.1%。

七、旅游、交通和邮电业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旅游总收入9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4.1%。接待入境旅游者5.39万人次,增长9.1%;国际旅游收入0.34亿元,下降29.2%。接待国内游客1085.81万人次,增长27.7%;国内旅游收入94.22亿元,增长34.6%。全市拥有四星级以上宾馆4家;旅行社24家。茶文化博览园落成开放,云湖景区形态初现;善卷景区整体改造,阳羡生态旅游区功能提升。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361公里,比上年增加14公里,同比增长0.6%;航道里程594公里,与上年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126万吨,增长21.3%;完成货运周转量258441万吨公里,增长23.8%。完成客运量5281万人次,增长10.6%;客运周转量121464万人公里,增长8.9%。

邮电通信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电信业务收入122769万元,增长7.1%。互联网用户20.10万户,比去年增加3.99万户,增长24.8%。全市固定普通话机用户35.78万户,增长1.6%。移动电话累计153.65万部,增长29.8%。公用电话2.46万户,增长1.2%;大灵通、小灵通共2.76万户,减少65.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5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8.02亿元,增长28.9%。全年财政总支出109.63亿元,增长55.3%;一般预算支出59.91亿元,增长23.0%。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123.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9.74亿元,增长24.3%;其中储蓄存款503.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67亿元,增长14.2%。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804.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83亿元,增长20.7%;其中短期贷款529.17亿元,中长期贷款262.51亿元,分别增长37.6%和23.2%。

保险市场发展稳定。全市有保险公司41家,与上年持平。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0家,人寿保险公司21家。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产险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5%;人寿险收入16.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全年各项赔付支出6.92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寿险3.90亿元,比上年增长9.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5504人,比上年增加8092人,同比增长9.3%。其中:高级职称4709人,中级职称21023人,初级职称59613人,分别增长12.3%、1.9%和7.9%。

创新能力较快提升。全年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07项,其中国家级54项,省级212项。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总量3400件,增长10%,累计专利申请总量11131件,增长44.0%;专利授权总量2500件,增长157.7%,累计专利授权总量6025件,增长70.9%。全市各级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52家,比上年增加48家。全年科技投入14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8.2%。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累计达到12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89.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5.1%。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0所,招生5994人,在校学生18968人;普通初中37所,招生10464人,在校学生32843人;小学67所,招生10754人,在校学生62553人;幼儿园35所,招生7268人,在园幼儿24116人。中等技术学校1所,招生2050人,在校学生7022人;职业高中学校3所,招生1785人,在校学生488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8人,在校学生142人。普通高考再创佳绩,本科进线总人数和进线率均列无锡市第一。对口单招成绩优异,本科过线率达53.51%,列无锡市第一。全年用于教育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达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用于新建校舍的总投入达5050万元。南邮通达学院新校区开始筹建,省宜中新校区正式投用,老干部大学落成开学。宜兴市获省“师资建设先进市”和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新发现文物470多个。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兴现存最大的龙窑遗址——前进窑及9座古桥梁的修缮工作。组织开展江苏省级、无锡市级“非遗”名录及名录传承人申报工作,编制《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古韵流芳》第二辑。群众文化发展亮点频闪。全年举办40多场次的书画展览,“吴冠中作品展”、“范保文山水画精品展”等高水平展示活动影响广泛。“荆溪之夏”广场文艺演出、“文化陶都·魅力宜兴”等主题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以“文化乡村行,和谐千万家”为主题的“幸福宜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市送文化下乡进入了数字时代。群文赛事成果丰硕。成功举行我市十一届“新风颂”文艺调演,集中展示了近两年来全市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成果。在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评选活动中,我市获得“两金两银”的佳绩,实现宜兴群文历史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