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科学发展新亮点总目标,积极谋求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2亿元,增长4.5%,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47.16亿元,增长11.9%,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2.34亿元,增长16.7%,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4.5:55.5:40.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163元,比上年增长18.1%,按年末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达11349美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蝉联全国第六位,入选《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十强县级城市。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微电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物联网产业增长25.9%,新能源产业增长98.1%,新材料和新型显示产业增长34.0%,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5.7%,微电子产业增长30.4%,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26.8%,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长73.8%,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增长37.5%。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6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600人;全市自主创业1638人,创业带动就业94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调查失业率2.5%。 民营经济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6万户,比上年增长9.7%;其中:私营企业1.86万户,个体工商户4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12.0%。民营经济从业人员41.85万人,比上年增加3.67万人,增长9.6%;注册资金830.10亿元,比上年增加218.3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67.0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715.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27.7%,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0.0%和74.6%;上交税金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市总量的67.9%。 市场物价明显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上涨态势,累计达104.5,涨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3.8,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4.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2.3。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农业生产,大力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农业29.57亿元,增长17.4%;林业4.42亿元,增长8.1%;畜牧业5.93亿元,增长7.4%;渔业13.44亿元,增长9.7%;农林牧渔服务业5.03亿元,增长10.8%。 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6.20万亩,比上年增长3.9%。全年粮食总产量45.58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秋粮产量30.5万吨,下降1%。油料总产量8738吨,下降40.7%。水果产量19850吨,增长7.1%;干果产量3185吨,下降9.4%。肉类总产量34296吨,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22680吨,增长9.8%;禽肉产量10831吨,下降8.5%;生猪存栏数19.5万头,增长6.0%。 现代农业加速推进。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3.5%,近半数行政村成为“一村一品”特色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480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安全农业迈出新步伐,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03只。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年度目标,实施村庄整治120个,疏浚农村河道185条172公里,新建70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农村公路285公里、农村危桥280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8%,镇村公交覆盖面进一步延伸。新创建无锡市新农村示范镇2个、示范村38个,新增国家级卫生镇2个、环境优美镇9个。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值和效益实现双增。全市工业总产值23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市11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973.33亿元,增长26.1%。全部工业销售收入22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利税总额177.06亿元,增长15.4%,其中工业利润122.23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944.07亿元,增长30.2%;利税总额157.24亿元,增长16.5%,其中利润107.49亿元,增长17.5%。 园区功能不断增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在建工业项目达到520只,产出总量占全市的85%。环科园加快吸引环保创新资源集聚发展,设立国家博士后、院士工作站各1家;国家环境保护湖泊工程技术中心进驻落户,环保科技大厦落成启用,环保科创载体达10万平方米。经济开发区创业园二期正式投用,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在建项目达到36只,各主题“园中园”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张渚LED、新庄电光源、万石机电产业园进入省级专业产业园行列。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5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010年建设工程项目中,参建国家鲁班奖3个、国家优质工程银奖1项;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项,国家钢结构工程金奖9项、第六届空间结构优质工程施工金奖3项;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9项、省外扬子杯1项、省建筑装饰优质工程(紫金杯奖)5项、省钢结构优质工程(紫金杯奖)8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45亿元,增长46.7%;第二产业投资219.80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投资139.48亿元,增长27.8%。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04.40亿元,增长22.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8%;其中私营个体完成投资113.09亿元,增长4.0%。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再掀热潮。全市继续高强度、快节奏推进城市建设,完成拆迁面积115万平方米,组织实施70只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80亿元。东氿大道南延段、教育路东延二期、学府东路等骨干道路如期通车,东氿市民广场等景观工程全面完工,文化中心、东氿大厦、创意产业中心等地标性工程高效推进。104国道潘归段、川善线等11条道路建成通车,高铁站前大道、兴杨路等“八路”工程全线开工。宁杭客运专线宜兴段完成总工程量的85%,宜兴站破土动工。城乡天然气管网主框架基本形成。油车水库工程进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