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410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4.8%。其中,出口20903万美元,下降48.4%;进口5507万美元,下降24.8%。2010年新批外资企业13家。合同外资金额7206万美元,下降 38.7%,实际利用外资13583万美元,增长8.8%。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33.27亿元,增长16.2%。公路总里程2.34万公里,桥梁3853座。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95%。货运量3703吨,货物周转量73.49亿吨公路,客运量9096万人,旅客周转量65.62亿人公里。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建成通车,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和黄冈长江大桥、黄鄂高速公路、大别山旅游公路、黄州火车站扩建改造、麻竹高速、九江长江二桥北岸接线等重点项目动工兴建。特别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前期工作,仅仅用128天时间完成了2个主塔墩62根基桩施工任务,创造了国内重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黄冈速度”和国际同类桥梁建设的新纪录。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0.51亿元,其中邮政2.7亿元,电信17.81亿元。全市营业网点157处,信筒信箱1322个,邮路总长度329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28353公里。函件263.8万件,快递61.7万件,报刊期发数45.6万份,累计6273.5万份。 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全市接待游客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创建旅游强县1个、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13个,AAA级景区发展到8家,AAAA级景区突破零的记录达到8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25家,星级宾馆(饭店)37家,其中三星级17家、四星级3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口径财政收入99.68亿元,增长33.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1.58亿元,增长11.9%。上划省级收入5.11亿元,增长1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98亿元,增长21.2%;地方税收18.2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46.8%,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223.08亿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3.1亿元,增长20.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02亿元,增长11.2%;教育支出34.9亿元,增长1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9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15.7亿元,增长21.7%;环保支出8.59亿元,增长35.9%;农林水利事务支出30.34亿元,增长14.2%。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961.7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392.3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60.16亿元,增长24.14%,当年新增186.72亿元,同比多增48.3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2.18亿元,增长23.64%;当年新增贷款74.99亿元,同比多增10.25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帐面盈利9.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盈利2.5亿元,增幅达到36.76%。 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5.6亿元,增长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幼儿园517所,在园幼儿12.49万人;小学1192所,在校学生54.63万人;普通中学346所,在校学生52.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3所,在校学生10.87万人;大学4所,在校大学生4.6万人。 根据2008年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建立了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7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市级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企业。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490人,新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 170个,创办企业65家,建立专业合作组织78家。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390项,新品种373个。有15个示范基地和15个示范企业入选全市100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100家示范企业。建成各类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6所,星火培训基地11个,兴办各类星火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8.5万人次,2010年全市申请专利748件,授权专利50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建有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2个,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藏书总数为129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博单位23个,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文物藏品总计14万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1个,城关电影院7个;县级以上新华书店11个。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全市广播覆盖率97.03%,电视覆盖率96.93%。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标准农家书屋3026个,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124个。 全市卫生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 117.69 万人,参保率达9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97.83%。 全市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参加田径、篮球、乒乓球等12个项目的市级年度比赛以及3次市乒乓球“苗子杯”比赛。共获13枚金牌,14枚银牌、18枚铜牌,总分821分 ,比上年增加107分,增长15%。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742.4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2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4634元,增长1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284.56万人,征收保险费19亿元。已为14.13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88亿元,为35.8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7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173元和75元。 全市累计支出救助资金6.13亿元,其中大病医疗救助1.68万人,支出资金3795万元,人均2253元;门诊救助2.23万人,支出资金466万元;资助新农合35.39万人,支出资金1000.4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基本医保16.05万人,支出资金218万元。福利彩票销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福利彩票总销量1.73亿元,其中电脑彩票1.35亿元,“中福在线”1759.38万元,网点即开票1857万元,无纸化投注73.64万元,积累公益金1034万元。 十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显着成效。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1%,实施COD减排项目24个,减排3665吨,扣除增量,净削减1065吨;实施SO2减排项目25个,减排1668吨,扣除增量,净削减168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净削减2.78%和0.8%,均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优良率达97.3%,均高于前两年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