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 2011年 2月 22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500亿”万州的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3.31”、“8.30”专题会议精神,全力推进重庆二大城市建设,提前实现、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取得长足进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500.13亿元,提前一年建成“500亿万州”,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9.8和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3.73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53亿元,增长16.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32350元,按2010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4000美元大关,达到4779美元,首次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7.7:51.2:41.1调整为6.8:54.7:38.5,第二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9%。 表1 2010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指标 比上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3.9 食品 6.8 烟酒及用品 2.5 衣着 持平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1 医疗保健 1.7 交通与通讯 0.7 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 6.5 居住 2.7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取得显着成效。201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26.42亿元,增长5.9%;畜牧业18.1亿元,增长7.9%。一是粮油稳步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53万亩,增长1.1%,粮食总产量51.79万吨,比上年增长1.5%,粮食平均亩产307公斤。油料播种面积13.36万亩,增长8.1%,油料产量1.53万吨,增长9.7%。蔬菜播种面积55.01万亩,增长3.1%,蔬菜产量74.8万吨,增长7.5%。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出栏生猪85.52万头,增长0.4%。肉类总产量7.36万吨,增长2.5%。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由于宏观经济回升企稳,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年新增转移劳动力1.84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0.6万人。四是全力助推农户实现万元增收。新发展工商注册农业企业63家,总数达到744家,新培育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龙头企业达到84家,带动全区13万农户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加收入1700多元;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农户自主创业,全年自主创业农户达到1.8万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0个,总数达到290个。 表2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 粮食(吨) 517889 1.5 油料(吨) 15287 9.7 鲜蛋(吨) 9435 4.0 牛奶(吨) 8812 0.9 生猪出栏(万头) 85.52 0.4 牛出栏(万头) 1.25 4.5 羊出栏(万只) 2.67 15.0 肉类总产量(万吨) 7.36 2.5 #猪肉(万吨) 6.28 1.2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末,全区镇乡公路通畅率100%,村级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达到61%,实现村村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人行便道硬化,农村集中供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3.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0.86平方公里,新增人口0.9万人,完成农民新村建设投资3.58亿元,规划农民新村388个,开工建设133个,建成3996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4196户。土地集约化经营取得新突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3万亩,累计面积达到30.8万亩,占承包面积的35.8%,提高16.2个百分点。新增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4.1万亩,累计面积达到25.6万亩,集约率达到29.7%,提高19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是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2010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8户,比去年增加38户。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到48户,其中,50亿元级的1户,40亿元级的1户,20亿元级的1户,10亿元级的4户。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重点企业总产值228.94亿元,增长29.7%;大中型企业总产值251.79亿元,增长22.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5.14亿元,同比增长25.6%,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市第3位,增速列全市第6位,工业跻身全市十强区县。 表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指标 绝对额(万元) 比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752244 40.6 #重点企业 2289395 29.7 #大中型企业 2517887 22.0 国有及国有控股 1167965 32.5 股份制经济 2617798 41.6 #轻工业 1254510 35.9 重工业 2497734 43.1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原盐产量142.3万吨,比上年增长1.9%;纱产量68590吨,增长11.0%;水泥产量212.2万吨,增长19.5%;榨菜产量95778吨,增长46.1%。 表4 2010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额 比上年±% 原盐(万吨) 142.3 1.9 发电量(万度) 60502 -3.2 味精(吨) 67590 32.5 饮料酒(千升) 72836 16.7 碳酸钠(万吨) 86.84 -0.5 水泥(万吨) 212.2 19.5 纱(吨) 68590 11.0 榨菜(吨) 95778 46.1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7.1%,比上年提高44.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1.98亿元,增长47.4%;实现利润总额20.43亿元,增长48.6%;产品销售率93.4%,提高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20万元/人,增长25.7%。 五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316.61亿元, 比上年增长45.3%,其中,盐气化工产业总产值120.62亿元,增长30.2%;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35.42亿元,增长80.1%;食品药品产业总产值51.59亿元,增长31.2%;机械电子产业总产值92.06亿元,增长66.6%;新型材料产业总产值16.92亿元,增长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