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21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宜居工程”加快推进。全面实施城市绿化、灯饰、综合整治、公共空间“四大工程”。完成148栋单体建筑夜景灯饰建设,老城区主干道综合改造全部完成,新实施次干道综合改造42条52公里,完成建筑立面整治56栋10万平方米,新启动104栋15万平方米,拆迁危旧房和“城中村”20万平方米,大桥溪音乐广场景观工程、望江大梯道、高笋唐和三峡移民音乐广场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北滨公园、南山公园。扎实推进“六大公建”建设,三峡移民纪念馆、万州体育场主体工程完成,万州游泳馆开工建设,三峡文化艺术中心、三峡科技馆、三峡会展中心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九、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和谐发展。全区共有学校266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4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6所,普通中学60所,小学186所。全年在校生28.1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3.87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4.41万人,普通中学10.49万人,小学9.36万人。全区有幼儿园177所,在园幼儿2.99万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市级示范幼儿园由4所增加到7所,市级重点中学从2所增加到4所,普通高考录取人数连续4年保持在万人以上,连续12年位于全市各区县第一。我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完成科技投入57600万元,比上年增长9.1%。申报实施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项目37项,增长131.25%,取得重大科研成果24项,增长14.3%。当年申报专利269件,增长102.3%,当年授权专利145件,增长49.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治安

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亮点纷呈。万州区村村响工程第一期启动,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成功举办庆七一大型文艺演出、重庆市第二届社区红色经典歌曲比赛渝东北片区半决赛、万州区“唱读讲传”接力赛等大型文化活动。大型方言话剧《三峡人家》获得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现代青春川剧《鸣凤》杀人2010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强,杂技《孖—少儿顶功》获第八届全国杂技比赛铜奖,音乐作品《我的老家》获2010年中国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小品《谁是被告》获全国戏剧小品曲艺作品大展二等奖。年末,全区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乡镇和社区文化站52个,剧场影剧院2个。图书馆总藏量29.9万册。有线电视用户17.99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6%。

“健康工程”进展良好。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63.79/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37.44%。通过健全区乡村三级保健网、加强高危妊娠管理、产科质量和产科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等系列措施,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指标及质量指标稳居重庆市区县前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力推进,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完成,江南分院已完成场平和基础开挖工作,区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已进入主体上升施工阶段,中医院住院楼竣工投入使用。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全区41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完成标准化建设。新创建市级卫生镇1个,成功创建市级卫生镇2个、市级生态村1个、市级优秀卫生单位3个、市级卫生单位3个。农村小学生免费饮用牛奶。年末卫生机构6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6个, 卫生机构床位5694张。卫生技术人员7057人,其中医生2984人,护师、护士2815人。人口政策性生育率87%,被命名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0块,成功举行万州区第三届运动会。“六个人人”健康行动广泛开展。2010年,我区共获金牌24枚,银牌26枚,铜牌27枚。获得重庆市级以上奖牌比赛项目77个。向市级以上集训队输送队员1人。

“平安工程”加快推进。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级交办和区级自查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100%,荣获市委、市政府“积案化解突出奖”。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力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完成交巡警新型警务体制改革,人们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7%。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森林工程”扎实推进。 2010年,“森林工程”完成投资70204  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9.6%。完成城周6个山头绿化,基本完成城市重要节点绿化。全年造林面积(包括森林工程)21368公顷,实施天然林保护106398公顷,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4435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进展顺利。全年环境保护投资达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城区污水集中处置率85%。工业企业外排废水达标率97.30%,比上年提高0.04%;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5.55%;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5分贝,低于国家标准2.5分贝;全年实现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9天,比主城区多8天。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建成投运武陵镇、高峰镇、白羊镇污水处理厂,沱口、申明坝、明镜滩污水处理厂各新建管网1公里等。清捞长江漂浮物2.01万吨。

十二、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201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3.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95万人。常住人口为1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为75万人(老口径)。全年出生人口24649人,人口出生率为1.42‰;死亡人口20875人,人口死亡率1.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3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32元,增长19.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542元,增长17.7%。

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4万人,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0421万元。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到1320元。城乡居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137.1万人,提高3%。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人数达到8446人。建成城镇廉租住房10万平方米。

城乡就业水平提高。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016个,新增城镇就业310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6个、“充分转移就业村”71个。新增返乡创业2031户,带动就业101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