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20 黄冈市统计局

黄冈市统计局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面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协调,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又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28.1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287.18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9.5:37.45:33.05调整为28.64∶38.06∶33.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及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26.2%、15%、10.8%、10.8%、10.6%和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2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3.5%,增幅比上年高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9%、居住类上涨4.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2%,衣着服装类价格下降0.6%。

年末从业人员3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当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10935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3万人(劳动部门组织),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比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79亿元,增长11.96%。粮食种植面积521.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3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45万公顷,增加0.35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18万公顷,减少0.21万公顷。

种植业总产值189.13亿元,增长1.7%。粮食总产量320.93万吨,比上年增产5.77万吨,增长1.8%,其中:小麦19.45万吨,下降9.1%;稻谷276.12万吨,增长1.38%;棉花产量7.29万吨,增产0.16万吨,增长2.2%;油料产量48.94万吨,减产1.04万吨,下降2.2%;蔬菜产量241.62万吨,减产0.38万吨,下降0.2%;水果8.9万吨,增产0.84万吨,增长10.4%。

林业总产值10.73亿元,增长13.7%。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05万公顷,下降33.8%;零星植树2160万株,增长33.8%,木材采伐量15.71万立方米,增长8.7%。

畜牧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12.5%.肉类产量48.87万吨,增产5.76万吨,增长13.4%,其中猪肉产量31.68万吨,增长7%;禽蛋产量25.4万吨,增产3.86万吨,增长16.9%;生猪出栏435.31万头,增长11.6%;牛出栏36.85万头,增长47.82%;山羊出栏55.81万只,增长15.9%;家禽出笼6650.5万只,增长15%。猪、牛、羊存栏分别为367.66万头、76.95万头、49.3万只,分别增长56.44%、3.1%、3.71%。

渔业总产值49.01亿元,增长6.4%。水产品产量40.73万吨,增长7.2%,再创历史新高。特色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势头强劲,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40.5万亩,总产量4万吨,增长5.3%。

农业用电量24.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6%;化肥施用量49.68万吨,增长5.8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62.46亿元,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77家,比上年净增3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21.8%;国有企业增加值2.64亿元,下降3.5%;集体企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2.3%;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8.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59.83亿元,增长2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13.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8.9亿元,增长23.3%;轻工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8%;重工业增加值146.57亿元,增长27.5%。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5.60%,实现销售收入741.84亿元,增长47.5%;利润总额33.73亿元,增长70.9%;税金总额23.26亿元,增长30.8%;总资产达到512.3亿元,增长38.2%。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建筑业单位数224家,比上年净增6家,总产值292.86亿元,净增38.39亿元,增长15.1%。全年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15.8%。资质以内建筑企业施工产值292.86亿元,增长15.08%;实现利润27.9亿元,增长48.64%;税金10.25亿元,增长12.63%。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72.4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98.74万平方米,减少17.07%。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3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6.06亿元,增长34.8%,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650.11亿元,增长34.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20.57亿元,增长17.9%;集体经济投资63.33亿元,增长128.3%;城乡私营个体投资128亿元,增长54.8%;其他经济投资42.94亿元,增长77.3%。

省重点建设项目18个,同比增加2个,投资总额337.12亿元,增长3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239.55亿元,增长37.3%。

新开工项目继续增加。施工项目和本年投产项目分别为2966个和2119个,分别增加204个和361个,增速分别为7.39%和20.53%;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共2395个,比上年增加214个,增长9.81%。

房地产开发投资43.84亿元,增长17.4%。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58.60万平方米,增长6.6%,其中新开工面积216.20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56.81万方米和169.96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2.4%和12.2%。商品房销售额31.83亿元,增长33.2%。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873元/平方米,比上年末上升297元/平方米,上涨幅度为18.8%。商品房屋空置面积79.60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8.4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4亿元,增长22.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81亿元,增长14%,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306.46亿元,增长26.8%,拉动零售额增长20.1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13亿元,增长3.5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0.4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70.43亿元,增长26.8%;农村实现零售额136.97亿元,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