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福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20 烟台市福山区统计局

邮电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733万元,同比增长26.6%;实现业务收入1358万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发送信函70.96万件,同比下降17.0%;报刊订销量24.72万件,同比增长25.4%。固定电话拥有量62897部;移动电话拥有量33.87万部,增长了10.2%;宽带用户达到3.7万户。

电力供需协调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122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工业用电94568万千瓦时,增长25.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289万千瓦时,增长15.5%。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218829

万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5001万元,同比增长27.1%,占年度预算的111.4%,超额完成了年初计划。其中,税收收入90898万元,同比增长25.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9.0%。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9797万元,同比增长25.9%。其中,教育支出26525万元,同比增长5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305万元,同比增长26.4%;医疗卫生支出7290万元,同比增长15.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586万元,同比增长29.5%。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84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53.68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86.79亿元,分别增长了11.7%和19.1%;其他存款8.37亿元,同比下降了22.6%。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39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4.8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59亿元,分别增长17.6%和41.6%。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8.0%,同比增加了7.9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商业保险机构共有17家,其中,属于我区考核的4家保险公司,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8654.3万元,同比增长12.6%;全年各项赔付支出3435.3万元,赔付率达到18.4%。缴纳税金715.1万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人才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7亿元,接受各类捐赠132.8万元,新建校舍23530平方米,投资额2530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86所(含技校、高职、体校、武校)。其中,中学11所,小学36所,各类幼儿园39所。全区年末小学在校学生9569人,初中在校学生9214人,高中在校学生10807人。幼儿入园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段入学率98.1%,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全区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83.5%。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区共有9个项目列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有6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1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专利申请429件,其中发明专利131件,占总量的30.5%;专利授权475件。

人才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386人,其中硕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13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338人,其中硕士30人,本科452人。年末全区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8人,其中高级720人,中级1963人。全年组织各类人才招聘会42场,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8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全区有线电视用户84824户。其中,城区有线电视用户47638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7187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顺利实施,全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5535户。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7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3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25张,卫生技术人员93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34人,注册护士327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处。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高标准完成了4处镇卫生院新建工程,加快推进了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顺利验收通过了93个标准化农村卫生室。

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0年,我区代表团及个人在省级以上各类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4.25枚,银牌12枚,铜牌9枚的好成绩。在第二届全国水上运动会上,我区选手张丹获女子公开级双人双桨和四人双桨金牌。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在加快融合中呈现新面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投资1159万元的汇福街、盐场街东延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投资700万元完成了3#河、4#河夹河入口处闸门维修改造工程;投资2642万元完成长4250米的蒲湾街排水工程;投资400万元实施了仉村河排污工程。对全区64条污水管网、55条雨水管网进行全面清理疏通,清理疏通总长度27万米。生态市区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内外夹河综合治理、城区主干道路绿化和以门楼水库水源涵养林为重点的“三年大造林”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48万平方米,造林4.6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和城市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7%和42.8%。

空气环境质量: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3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0毫克/立方米,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全区主要水库(门楼水库)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大沽夹河福山境内的的三个监测断面(大沙埠、仉村沟和水闸下)河水质量均达到Ⅲ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7.1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基本上保持稳定,属于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中的Ⅰ类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数保持稳定。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户数为98383户,人口为257605人,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非农业人口117925人。全区全年出生人口2563人,人口出生率为10.0‰,上升了0.8个千分点;死亡3310人,人口死亡率为12.9‰,上升了5.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下降了4.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2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消费支出14923元,比上年增长11.8%;恩格尔系数为3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65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消费支出4336元,比上年增长15.6%;恩格尔系数为39.4%。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20辆,彩电154台,组合音响44套,家用空调82台,固定电话76部,移动电话214部,家用电脑72台,洗衣机94台,沐浴热水器100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16台,摩托车71辆,影碟机87台,家用空调19台,固定电话81部,移动电话163部,家用电脑25台,洗衣机88台,沐浴热水器8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