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20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荣成市统计局

2011年1月28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全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外需、惠民生保稳定诸方面下功夫,全市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升势头得到继续巩固和发展。

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市内生产总值(GDP)63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8.8亿元,同比增长1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7.2亿元,同比增长18.75%。三次产业比例为9:55:3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13%、6.62%和6.24%。

十一五期间我市GDP年均增长13.7%。

一、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0年粮食总产达29.7万吨,同比减产2.9%,花生总产6.97万吨,同比增加2.3%,果品总产12.6万吨,同比减少4.3%。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8.3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92.8亿元,同比增长9.8%。

林业生产卓有成效。2010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060公顷。森林覆盖率年末达到40.2%,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奶牛存养量达到2.03万头。肉类总产达到3.34万吨,同比增长1.9%,禽蛋产量达到3.68万吨,同比增长9.3%。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201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11.5万吨,比同期增长3.2%;渔业经济总收入达到494.3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利税总额64.3亿元,同比增长8.1%。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7.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93251台,其中:大中型4796台,小型88455台;联合收割机机1737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21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27台。机耕面积51030公顷,机收面积69023公顷,机播面积66737公顷,保护性耕地10000公顷,免耕播种面积27300公顷.农机化综合水平94.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减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12.8亿元,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9.65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食品行业完成产值810.6亿元,同比增长13.3%;造船及零部件业完成产值209.3亿元,同比增长9.7%;汽车及零部件业完成产值562.7亿元,同比增长8.3%。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2.7%。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重点监测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增长较快的有:民用钢质船舶增长35.2%,大理石板材增长24.4%,日用玻璃制品增长67.9%,汽车增长9.3%,轮胎外胎增长15.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94.7亿元,同比增长12.85%;实现利润90.87亿元,同比增长23.42%;实现利税144.57亿元,同比增长20.74%;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5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共计214349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1%;工业用电量达141790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3%。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全年共完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3.55亿元,同比增长20.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17%,比上年提高了2.2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共有71家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46亿元,同比增长22.7%。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5.1亿元,同比增长18.3%。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总量为101.3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增势迅猛,全年共完成三产投资174.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59.04%,比上年提高了4.9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24.5亿元,同比增长4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7%;商品房销售额为25.9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占到95%。

十一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0%

三、交通运输、邮政

水上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442.4万吨,同比增长32.0%,货物周转量99765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3.0%;完成水路客运量86.2万人,同比增长39.0%,客运周转量2013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4.0%;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609.8万吨,同比增长5.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5.1万标箱,同比增长3.0%。

邮政事业发展平稳。2010年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13

万元,同比减少17.0%;邮路长度354公里。

四、国内贸易

个体私营经济持续繁荣。到2010年底,全市注册个体工商户数达17881户,比上年增加2111户,注册资金141235万元,从业人员40182人;私营企业户数3350户,比上年增加421户,注册资金1075445万元,从业人员36894人。

国内招商力度加大。2010年全年引进国内项目共78个,实际利用内资91.1亿元,同比增长15.4%。

消费品市场活力提升。2010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781万元,同比增长18.8%。其中:批发零售业1546648万元,占总额的91.4%,同比增长24.9%;住宿餐饮业146133万元,占总额的8.6%,同比增长14.1%。非公有制经济占据着主导力量,共完成零售总额9107961万元,同比增长18.6%。

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3%。

五、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实际利用外资走出低谷。2010年,我市新批外资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8055万美元,同比增长8.0%。

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全市351家企业有进出口实绩,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02787万美元,同比增长34.5%。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20家,出口总额204837万美元,同比增长42.7%;进口总额9795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

十一五期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0.8%,其中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2.2%。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0年,我市共接待中外游客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8%;接待国内游客784.5万人次,共计972.7万人天,同比增长12.7%和13.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5.5万人次,共计33.7万人天,同比增长18.2%和22.7%;旅游总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旅游商品收入12.8亿元,旅游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和8.3%。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更注重民生。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00191万元,同比增长32.46%。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785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8152万元,同比增长18.72%;省级收入完成179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077万元,同比增长51.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60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8770万元,同比增长13.98%。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430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86786万元,同比增长24.36%。全市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农林水事务四项重点支出共完成285397万元,占全部支出的64.4%,比同期提高了8.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