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太仓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16 苏州市太仓市统计局

教育

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3所,其中新增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数14944人,在校学生71177人,毕业生16563人,教职工总数5480人,其中专任教师4512人。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1726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30234人,招生数5137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14927人,招生数5286人;高中4所,在校学生5635人,招生数1779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515人,招生数1081人;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5140人,招生数1656人。成人教育学校26所,在校学生76296人。

卫生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机构床位2608张,卫技人员303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5.0%,其中医生1209人,护士1130人。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疾控中心1个,急救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急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接听电话76892次;出车10485次,增长17%;接送病人8431人,增长18%。

文化

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有效推进。图博中心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传媒中心进入内部装修,沙溪、浮桥等6个镇文化中心达标建设完成。承办了第八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奥地利克恩顿州合唱团、肯尼亚舞蹈团、保加利亚和奥地利艺术团等来太演出活动。全年免费放映数字电影1477场次,吸引观众30万人次。举办了“2010上海世博会太仓主题周”、双凤龙狮、滚灯和江南丝竹在世博场馆专场演出74场次、金秋文化创意产业推介会、牛郎织女邮票首发式、第二届海峡两岸电影展等活动。《太仓历史人物辞典》出版发行,收录3450个太仓历史人物。

体育

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苏尔马杯”太仓市第四届男子篮球联赛、太仓市足球超级联赛、太仓市老年体协系列比赛、太仓市第十届“征纳杯”乒乓球赛、“世家英伦”杯乒乓球团体赛等各类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应邀参加了2010年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得了9金6银1铜的优异成绩。完成了第二届亚洲杯女子排球比赛1项国际赛事和2010年全国竞走冠军赛、乒乓球超级联赛、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调赛、男子排球锦标赛、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总决赛)5项全国性赛事。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户籍人口46.89万人,比上年增加1737人。人口出生率为6.35‰,死亡率为7.85‰,自然增长率为-1.5‰;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6.61万人,非农业人口20.28万人。常住人口69.33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城市化率达到60.42%。

就业

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为53人发放一次性创业就业补贴10.6万元,共核发社会保险补贴733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90万元。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209个,吸纳本市户籍应届大学生见习人数250人,录用170多人。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现场招聘会712期,累计进场招聘单位达17246家次,进场求职人员超过40万人次,累计求职登记104783人次,安置就业21349人。再就业培训4636人,农村劳动力培训31538人,技能培训人数为7344人。举办创业培训34期,培训学员1037人。职业技能鉴定13499人次,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十余个工种,共10982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2%。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917家,参保人数25.80万人。推进农民“土地换保障”,调整农保转城保政策,提高保障待遇:企业职工养老金为1350元/月,“土地换保障”为606元/月,参加农民补充养老保险后的人均养老金为332元/月。降低门诊及住院起付标准,提高全体参保人员的医保待遇。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共8358家,参保人数20.3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7162家,参保人数21.07万人。全年新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6517人,累计享受社会化管理服务14.18万人。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从41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从310元提高到370元。90岁以上和百岁老人尊老金由每人每月100元和300元提高到150元和500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131.8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2040套(间)公共租赁房投入使用。沙溪、浏河、浮桥三家社会化养老机构投入运行,居家养老服务有效开展,4个老年护理院和3个日间照料中心完成建设。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了对享受政府埋单服务1000多名老年人的服务,支出费用60余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66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3.0%。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4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538元,分别增长20.0%和11.8%。食品消费结构继续优化,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4.0%,农村居民为35.3%。城镇和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8.5%和18.1%。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汽车35辆。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所上涨。受输入型成本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政策性等因素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2%。八大类消费价格“六升二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8.0%、0.8%、2.2%、0.4%、0.8%、2.4%;交通及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2%、0.4%。

注:本公报201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