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6.16,比上年上升27.42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9.7,上升4.2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2.28,上升2.01点;资产负债率47.65,下降1.17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42666元/人,提高25987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3.33次,下降0.12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7.75%,上升1.0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54%,提高1.2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别增长43.9%、49.6%和315.9%。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6.55亿元,减亏2.98亿元,比上年下降31.3%。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41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7.52亿元。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4370.76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539.66万平方米,招投标率达81.0%。房屋竣工面积1666.36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企业74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1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0.8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8.3%。其中,城镇项目投资930.37亿元,增长25.7%;房地产开发投资203.11亿元,增长38.4%;农村投资117.32亿元,增长31.2%。 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9亿元,增长15.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97.62亿元,增长22.7%,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42.88亿元,增长30.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0.27亿元,增长2.0%。制造业中,纺织、服装和皮革制造业投资增长51.2%,石油化工及炼焦业投资增长20.0%,造纸及纸制品业投资增长1.71倍,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43倍,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投资增长8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0.47亿元,增长29.4%。 全市城镇项目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89亿元。其中,中化重油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62.53亿元,石狮鸿山热电厂完成投资22.87亿元,泉州修造船厂完成投资10.43亿元,省石化合成橡胶项目完成投资8.46亿元。福厦铁路、泉厦高速公路扩建、晋江燃气电厂、石狮鸿山热电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新校区、桥南片区安置房、惠安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城建环保项目建成。中化泉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石狮PTA二期、泉州海峡轨道客车、玖龙纸业高档牛卡纸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全年住宅投资102.68亿元,增长9.7%;商品房施工面积2461.64万平方米,增长38.1%,竣工面积369.18万平方米,增长181.9%;全年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225.30亿元,增长33.5%;实际销售面积444.14万平方米,增长21.9%,其中住宅销售395.69万平方米,增长17.3%;年末待售房面积为106.65万平方米,增长31.5%。 年末环湾区域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191公顷,总绿地面积达3418.7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730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0.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55平方米;市区公交运营线路长度为1090公里,营运车辆904部;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1013.2万平方米。全年中心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8826万立方米,自来水供水中居民家庭用水量4816万立方米,用水人口100万人。至年末共铺装天然气管道267.71公里;天然气用户数1.46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38亿元,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7.42亿元,增长21.2%,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9.92亿元,增长17.2%;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46亿元,增长18.6%,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2.12亿元,增长12.7%。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84.9%,通讯器材类增长60.1%,家具类增长49.9%,汽车类增长28.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9.9%。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出口82.82亿美元,增长40.6%;进口29.74亿美元,增长30.0%。“十一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额402.8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89.87亿美元,比“十五”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0.9%。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71.61亿美元,增长44.4%;加工贸易出口11.21亿美元,增长20.4%。从出口国别看,对欧盟和俄罗斯的出口分别为21.10亿美元和1.85亿美元,分别增长38.8%和50.2%;对东盟、中东、日本、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出口分别为11.13亿美元、6.75亿美元、3.51亿美元、2.80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分别增长60.5%、29.5%、17.7%、3.2%和85.0%;对美国和非洲的出口分别为12.33亿美元和5.72亿美元,分别增长41.2%和46.8%。 全年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56项,比上年增长51.5%,投资总额25.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合同外资金额16.11亿美元,增长68.0%;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外商实际到资24.91亿美元,增长5.9%;按验资口径统计,外商实际到资14.93亿美元,下降13.2%。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含增资)的项目由上年的66家增加到100家。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11.68亿美元,增长51.6%。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129家。“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104.81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14倍,比“十一五”计划50亿美元的预期目标翻了一番多。 全年共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2352项,合同金额16214万美元;共完成营业额2889万美元,增长6.9%;全年派出劳务人员5702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4241人。批准境外投资企业43家,境外投资金额 8936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334.72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252.95公里,比上年增加122.64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级公路里程1951.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公路密度达131.2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1843万吨,比上年增长20.4%,货物周转量812.05亿吨公里,增长31.3%。其中,铁路运输1016.9万吨,周转量14.2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8.7%和15.1%;公路运输6279.79万吨,周转量64.8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8%和14.2%;水上运输4544万吨,周转量733.02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2.7%和33.4%;航空运输2.29万吨,比上年增长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