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17 泉州市统计局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1398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旅客周转量68.60亿人公里,增长3.1%。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334.21万人次,周转量3.3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35.7%和75.6%;公路客运量13445.41万人次,周转量65.1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0.9%;水路客运量10.07万人次,周转量0.0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16.8%;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199.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48.2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81万辆,增长22.8%。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55078辆,其中客运班车5962辆(含出租车2820辆),货运汽车49116辆。年末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11艘,总载重138.45万吨。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455.37万吨,比上年增长10.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6.95万标箱,增长9.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57亿元,增长20.0%;电信业务收入86.78亿元,增长9.5%。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90.10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1286.69万门。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47.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92.10万户。年末数据及多媒体用户118.66万户,增长19.4%;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16.49万户,增长30.1%。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43.9万人次,增长13.0%。其中,国内游客2314.1万人次,增长13.1%;接待境外游客129.8万人次,增长12.3%。境外游客中,外国人及华侨15.8万人次,增长17.9%;港、澳同胞93.6万人次,增长7.7%;台湾同胞20.4万人次,增长26.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旅游创汇7.02亿美元,增长14.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53亿元,比上年增收31.48亿元,增长21.0%,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218.75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合计完成400.28亿元,比上年增收84.13亿元,增长26.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1.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9.64亿元,比上年增加42.74亿元,增长22.9%。其中:教育支出60.21亿元,增长26.5%;科技支出4.72亿元,增长27.7%。另外,基金收入207.21亿元,基金支出171.11亿元。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9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税收收入141.66亿元,增长19.2%;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51.42亿元,增长40.2%,其中,国税税收收入256.04亿元,增长34.5%。“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9.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13.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76.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0%。人民币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60.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企业存款693.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17.1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8%,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00.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5%。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28.24亿元,当年新增69.36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274.23亿元,当年新增61.2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134.14亿元,现金支出6325.3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91.2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59.97亿元。

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56亿元,增长24.6%;人身险保费收入47.64亿元,增长15.3%。支付各类理赔款10.84亿元,增长7.4%,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9.38亿元,增长3.9%。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6.18亿元,下降19.7%。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全市拥有高等院校17所,其中本科高校5所,高职高专12所。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1.37万人,比上年增加0.71万人;招生3.52万人,比上年增加0.07万人;毕业生2.73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67所(含技工学校),普通高中111所。高中阶段在校生26.66万人,招生10.0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5万人和0.06万人。全市普通初中250所,初中在校生24.94万人,招生7.00万人。全市小学1451所,在校学生53.81万人,招生10.06万人。全市幼儿园1050所,在园幼儿25.69万人,招生11.1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1.51%。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1所,特殊教育在校生0.6万人。在泉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23.99万人。

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退休及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9.4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7368人,中级职称3.01万人,初级职称5.47万人。共设立了1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95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33人。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累计达171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达16家;新增省级星火行业技术中心8个,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累计分别达10个、58个和135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累计分别达7个和87个;有1家企业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6家企业被评为(列入)福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25项,其中,国家级88项,省级105项,市级332项;有9件产品通过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全年专利授权4786件,累计专利授权数达24649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4项,合同金额1.46亿元。

年末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1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5.9万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2.44万台(件)。全年监督抽查4770家生产企业的产品5060批次,合格率达88.0%。

全市8家企业参与5项国际标准制修订,19家企业参与1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17家企业参与15项行业标准制修订,22家企业参与11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全市有34家企业34项产品申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其中有33家企业33项产品被批准使用采标标志。

全市累计有46项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5件商标获工商总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累计54件;新增102项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累计386项;累计8项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4个,影(剧)院18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30万册,博物馆(纪念馆)37个,乡镇文化站161个。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774场。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9%;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节目5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18.6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3.28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