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达99.5 %,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8.9亿元(不含柘溪电站,下同),增长44.3 %,实现利润3.3亿元,实现利税6.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56.1%。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9.4%,比上年提高81.45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强劲。全县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1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2家,施工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各2家,监理、勘测设计企业各1家。全年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382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1233万元,安装工程产值1280万元,其它产值573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0447平方米。从业人数285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3.42万元/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450万元,增长1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516万元,同比增长50.4%,其中城镇投资347675万元、增长48.6%;农村固定投资282281万元、增长55.4%。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0449万元,增长45.3%;技改投资131668万元,增长54.5%。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8亿元。完成修建性平面规划设计200项、控制性详规56项,平口、梅城、大福、小淹等镇总规修编工作全面启动。县城“北改南建、东扩西延”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南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防洪堤一期工程基本竣工,辰溪新城、政法大院、体育中心、华天假日酒店、城南汽车站、盛世茶都等重点工程推进顺利;北区高标准地完成了解放路、竹林路、民兴路、沿江路、柳溪西路、柳溪东路、望江路等路段的改造任务,完成投资近800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4000万元,改造里程4530米。县城污水处理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垃圾无公害化处理项目加快推进。县城创卫工作有序开展,新增垃圾池13个,垃圾箱1052个,铺设通信光缆4600米。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吨,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7%。全县城镇化率达26.1%,比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五、交通、通讯、网络 交通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共新建和续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项目9个,建设里程达500多公里,共完成投资15.8亿元。其中二广高速和G207改造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各标段建设全面铺开。S308黄柘段已进入扫尾阶段,S225平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S311安化段完成路面改造,S217安化段完成梅城至乐安段路面改造。农村公路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马迹塘至溆浦高速公路进入招商阶段,安铁高速(陕西安康至广西铁山港)和安张衡铁路(陕西安康至湖南张家界、衡阳)项目前期工作抓紧推进。去年,县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共筹措交通建设配套资金7000多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建设得到加强。电力全年完成投资5900万元,完成了110KV柘东线输电线路和古楼输变电工程建设、13条10KV配电线路新建与改造、38个村网及县城5个台区的改造,柘溪水力发电厂近区村实现转网供电,“两乡一场”配网改造项目正式获批复工。电信、移动、联通新建基站86个,净增用户5万余户,发展宽带8000余户。广播电视新架光缆568公里,完成了1715套直播卫星地卫设施安装及东坪、梅城、马路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任务。 六、商贸、招商引资、旅游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全年财政共投入2500多万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拉动农村消费2.5亿元。加快农村“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农家店30余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新建商品房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全面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狠抓市场体系建设和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发展物流、仓储、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全国知名大型超市连锁企业步步高、华联等企业落户安化,商贸流通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774万元,同比增长17.3%。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新签约项目45个,合同引资3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3个,占项目总数的95%,已开工42个,占实际引进项目个数的93%。目前,全县有资金到位的重点项目73个,实际到位资金2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00万美元。圣德锰业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湖南省茶叶公司年产1.5万吨清洁化黑茶生产等项目相继落户我县并开工建设。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电子、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达26家,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新增税收3000万元以上。 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茶马古道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已通过省级初审;梅山文化生态园完成了主要景点修建;蚩尤故里完成了景区规划和张家仙湖建设详规编制;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正在抓紧编制建设规划,并争取了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其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被确定为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全年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2亿元,分别增长30.4%、33.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总收入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完成56076万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9%,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国税完成27313万元,地税完成20064万元,财政完成869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3%、20.2%、5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比重达86.3%,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1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72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金融业平稳运行,存贷款稳定增长。2010年,我县金融业积极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存贷款增长迅速,现金流通正常。至12月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973447万元,比年初增加116783万元。其中储蓄存款761158万元,比年初增加106834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0650万元,比年初增加60470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技事业稳步前进。全县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6个,申请专利102件,22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3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底,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6所(含民办)。其中:小学205所,中学51所(初中42所,高中6所,职高3所)。在校学生87371人,其中小学生52394人,初中生21839人,高中生9441人,职高6837人,教职工9756人,在职6597人,其中专任教师5856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初中升学率超过了80%,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巩固提高;高考二本以上录取达1262人,比去年增加200余人。其中应届生一、二本上线率28.38%,居全市第一。职业学校毕业生主业安置率与对口升学上线率继续稳居全市第一。全县建成家长学校76所,家庭教育被评为国家、省级先进集体,县委书记谢寿保被评为全省建设教育强县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