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纳雍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1-04-23 毕节地区纳雍县统计局

“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166400 -44.64

2007年 156026 -6.23

2008年 219620 40.76

2009年 278061 26.61

2010年 533051 91.70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大新桥至通德河油路改造和维新至左鸠戛、维新至锅圈岩通乡油路工程全面竣工并投付使用,完成464.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大坪箐水库主体工程已完工,红旗灌区配套项目进展顺利,金蟾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过狮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县城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大道正式开工建设,路网建设顺利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电网建设完成总投资2.48亿元,电力和通讯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2010年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45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40%。其中城市实现57005万元,比上年增长27.45%,农村实现47582万元,比上年增长30.03%。按行业分组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79286万元,比上年增长36.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25301万元,比上年增长8.12%。

“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期间社会商品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年份 社会商品零售额(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45457 43.52

2007年 53899 18.57

2008年 74929 39.00

2009年 88330 17.89

2010年 104587 18.4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92%,比上年增长5.92%。其中:食品类为110.04%,比上年增长10.04%,在食品类中粮食为109.48%,比上年增长9.48%,肉类及制品为108.27%,比上年增长8.27%,鲜菜为122.91%,比上年增长22.91%;居住类为110.32%,比上年增长10.32%。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价格指数 比上年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92 5.92

其中:食品 110.04 10.04

粮食 109.48 9.48

肉类及制品 108.27 8.27

鲜菜 122.91 22.91

烟酒及用品 108.05 8.05

衣着 102.08 2.0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19 1.1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4 1.14

交通和通讯 90.63 -9.3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68 0.68

居住 110.32 10.32

注:以上价格指数均以上年同期为100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为570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6%。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2078万吨公里,增长37.56%,完成旅客周转量26919万人公里,增长15.64%。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8.00%;邮政业务总量841.56万元,比上年下降-1.06%。

2010年邮电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数 比上年增长%

电信业务总量 万元 2700 8.00

邮政业务总量 万元 841.56 -1.06

年末交换机总容量 门 65000 ...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户 24600 -23.13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户 10000 -33.33

农村电话用户 户 14600 -14.12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户 23000 167.44

联通移动电话用户数 户 22000 15.79

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数 户 300000 20.00

七、财政、金融

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120999万元,比上年增长61.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6121万元,比上年增长97.33%。财政支出207791万元,比上年增长51.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5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703万元,教育支出4343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7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3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8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5039万元,环境保护支出720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013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082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309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65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309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21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42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788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53万元,其他支出10934万元,基金支出11431万元。2010年的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121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9982万元和专款收入76506万元,财力总计232609万元,完成财政支出207791万元,结余24818万元(全部为各部门专款)。

“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期间财政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年份 财政总收入(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50188 19.22

2007年 58666 16.89

2008年 62399 6.36

2009年 74999 20.19

2010年 120999 61.33

“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年份 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17463 16.14

2007年 23045 31.96

2008年 33039 43.37

2009年 38576 16.76

2010年 76121 97.33

“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期间财政支出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年份 财政支出(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54594 30.42

2007年 68492 25.46

2008年 111242 62.42

2009年 142025 27.67

2010年 207791 46.31

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期未余额为487448万元,比年初增加162402万元,金融机构贷款期未余额为272742万元,比年初增加51851万元。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数量 比年初增加额

期末存款余额 万元 487448 162402

城乡储蓄存款 万元 198332 41971

农业存款 万元 83251 15375

贷款期末余额 万元 272742 51851

工业贷款 万元

农业贷款 万元

其他短期贷款 万元 57573 44225

中长期贷款 万元 215169 7626

“十一五”(即2006年—2010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及其增长速度如下:

年份 储蓄存款(万元)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83049 13.59

2007年 100624 21.16

2008年 124822 24.05

2009年 156362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