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物价温和上涨。受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达到103.5%,呈前高后低走势。 招商引资和外贸成效显着。2010年到位内资20.01亿元,增长16.3%;利用外资863万美元,增长44%;外贸出口553万美元,增长248%。 旅游产业欣欣向荣。随着申世遗和创国家4A级景区成功、崀山旅游加大营销力度,2010年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3万元,分别增长116%、11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长迅速。2010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1375万元,同比增长26.8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308万元,增长29.04%;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19244万元,占61.3%;非税收入12131万元,占38.7%。全县上划中央收入6327万元,增长22.9%;上划省级收入1743万元,增长14.67%。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23216万元,增长27.6%,财政支出重点确保公共支出、农林水、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经济建设投入加大,民生保障有力。 金融稳健运行,存贷两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5902万元,比年初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1522万元,比年初增长17.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0368万元,比年初增长43.7%,金融存贷比为36.2%,比上年增加5.7个百分点。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完成保费收入9282万元,增长29.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7590万元,增长31.7%;财险保费收入1692万元,增长20.4%。保险业全年赔付2682万元,增长19.6%,赔付率28.9%。 八、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科技事业日益发展。坚持科技兴县,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161万元,向上申报科技项目17个,《全光喷炼苗技术》获邵阳市科技成果三等奖。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强化了科普和老科协工作,全年申请专利67件,专利授权35件。 教育事业继续巩固提高。2010年财政教育支出22350万元,占财政支出18.1%。义务教育覆盖城乡,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师待遇得到保障。全国拥有147所小学,在校学生39174人,小学专任教师1775人;拥有中学36所,在校学生23486人,中学专任教师1699人;拥有幼儿园59所,入园幼儿数12588人。年内完成了安山中学、藕塘小学、白沙中学、黄龙中学4所合格制学校创建。 环境保护富有成效。2010年财政环境保护支出3530万元,增长68.02%。着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逐年提高,化学需氧量削减17.28%,二氧化硫削减38.3%。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677.19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65.4%,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达到2.17万公顷。城建环卫部门加强了城市综合管理和环卫工作,卫生部门开展了市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工作。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7起,同比下降9.8%,死亡人数1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2人,同比下降25.6%。“四项事故指数”连年下降,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年内加大文体投入,财政安排文体与传媒支出3519万元,增长199.49%。馆藏图书8.79万册,完成90家农家书屋工程,送戏下乡48场,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农村广电网络进一步拓展。年内竞技体育成绩突出,群众健身广泛开展。广州亚运会,我县选手何红梅获女子柔道项目铜牌。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7个,卫生技术人员1543人,床位数1314个,总资产23168万元,增长28%,总诊疗人次715542人次,取得卫生事业收入19233万元。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竣工使用,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获全省第一名,新农合住院补偿率达到61.2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0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376元,增长10.8%。 社会保障日益加强。2010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11793万元,增长7.25%,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368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援助,养老、生育和医疗、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继续扩面。房产部门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实物配租538套,发放租赁补贴98万元,解决1512户住房困难。民政部门补助优抚对象4211人,城镇817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320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01人,农村分散五保供养4165人,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关心老龄事业、发放高龄补贴19人。在全县形成了日益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附: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产值,增加值按现价公布,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