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1 邵阳市新宁县统计局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全面推进“旅游立县”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步伐,继续保持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32672万元,同比增长12.7%,为近十年来最高,“十一五”时期全县GDP年均递增10.74%,比“十五”时期快了2.4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8096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1941万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2635万元,增长12.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7629元。比上年增加140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6:25.8:44.6。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年内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相继开工建设了崀山大道、舜皇大道、会展中心、御景花园等城建亮点工程,加大旧城改造和居民小区道路改建力度,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对县城沿街门面招牌集中整治,县城建成区面积由上年的11.7平方公里拓宽到12.8平方公里。

省定实事全面完成。2010年省定为民办实事列入绩效考核,落实到我县共27个项目,有15个项目全面完成,12个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农村安全饮水和病险水库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垃圾场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合格制学校建设,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案件、贫残儿童抢救性康复等项目完成出色,得到省、市好评。

崀山申遗成功。崀山申遗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挫折、磨难、绝望、低谷相伴,最终在2010年8月2日一举摘取世界自然遗产桂冠,实现巅峰跨越,成为中国第八处,湖南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地。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综合县力不强,发展水平偏低,财政收支缺口大,刚性支出和建设支出压力加大,民生保障任务艰巨,优化发展环境任务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产增收。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实现增加值128096万元,增长4.6%。其中:种植业89288万元,增长4%;林业6264万元,增长4.7%;牧业28789万元,增长6%;渔业2514万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1242万元,增长5.8%。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305122吨,增长1.16%;油料总产量9815吨,增长12.53%;烤烟2922吨,下降26.47%;脐橙总产量50850吨,增长25%;生猪出栏35.19万头,增长2%;肉类总产量33060吨,增长2%;水产品总产量5610吨,增长6.6%。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巩固并提升了脐橙、竹木、药材、烤烟、猪牛为主畜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0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8939万元,增长40.28%。年内完成农机购置补贴350万元,发放粮补资金5050万元,完成病险水库加固2座(东风水库和麻林大坝),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27万人。全面完成清江桥中低产田改造,启动黄龙中低产田改造。完成农村通畅工程75.3公里,农村危房改造606座,移民避险安置56人,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2个(盆溪、石田),新建沼气池1361口,发展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8家,休闲农业企业9家,集体林权发证率达到90%,崀山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得到省市肯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调整中发展。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围绕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县和节能减排要求,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8.1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8482万元,增长21.4%,其中规模工业65722万元,增长24.4%。

规模工业不断壮大。44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57亿元,规模工业综合效率指数达到124.6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煤32330吨,增长24.3%;人造板163739立方米,增长4.24%;罐头22434吨,增长67.3%;水泥240521吨,增长54.8%;发电量50605万千瓦小时,增长34.6%。年内新上凯博生物、海盛食品等重大工业项目,山立水电、满师傅食品、家家红等骨干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永安工业园建设初入规模,拥有园区规模工业企业10家。

建筑业快速发展。2010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459万元,增长20.8%,占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20.9%。5家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金额5.3亿元,施工项目99个,完成总产值3.4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继续保持旺势增长。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078万元,增长27.8%,其中城镇投资488764万元,增长27.9%;农村投资27314万元,增长22.5%,工业投资240374万元,增长46.7%。

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年内县里组织实施32个重点项目,其中纳入市重点项目4个,年内计划投资24.9亿元。一年来坚持项目兴县,以项目促发展,市重点项目崀山大道、207国道改造、白塔公路、垃圾无害化处理场4个项目全面完成项目进度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其中崀山大道竣工通车。县重点项目海盛食品、邵新公路、新全公路、松枫亭新区建设、御景花园等顺利推进,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一批大项目入国家省建设笼子。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建设卓有成效,交通运输发展稳健。2010年交通建设继续实施“突围战”,邵新公路、207国道改造、洞新高速、新全公路、白塔公路进展顺利、湘水大桥进入桩基建设阶段,完成农村通畅工程73.5公里,全县农村通畅工程总里程达到1350公里,实现99%村通公路、92%的村通水泥路。2010年未拥有营运的民用车辆2147台;其中客车424台;货车1723台,年末道路运输从业人员5156人,年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68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72356万公里,增长15.8%,完成客运周转量105377万人公里,增长10.8%。

邮政通信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邮政业务总量3487万元,增长16.8%,电信业务总量(包括电信分公司、移动、联通)达到12870万元,增长2.8%。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02万户,减少23.7%;其中:农村电话用户3.58万户,占71.3%。互联网上网用户14121户,增长33.3%;移动用户20.49万户,增长40.2%,其中:移动公司用户15.4万户,电信公司用户1.89万户,联通公司用户3.2万户。邮政报纸发行318.45万份,增长19.3%;杂志发行31.9万份,增长10.4%。

六、贸易和旅游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内需消费活力增强。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642万元,增长19.6%。按地域划分:城镇为95868万元,增长18.3%,农村为10774万元,增长32.8%。从行业划分来看:批发业3547万元,增长20.4%;零售业78579万元,增长16.6%;住宿业1863万元,增长25.4%;餐饮业22653万元,增长30.6%。全县农村市场潜力大,2010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2万台,实现销售额7854万元,争取补贴9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