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1 邵阳市新邵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总量、增效益,抓项目、兴产业,重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和“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思路,突出狠抓“项目、产业、财源、民生”四大建设,全力推进“两重点三主要”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90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054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27896万元,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03万元,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698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7.4:38.6:3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61.1%、30.8%,二产业拉动经济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0019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税收收入31258万元,比上年增长24.3%。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8.1%。其中:上划省级收入3033万元,增长17.74%;上划中央收入13442万元,增长13.6%;一般预算收入23544万元,增长29.4%。全年财政总支出达139210万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9515万元,比上年增长27.4%;社会保障支出218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3%;教育支出3078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科学技术支出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72万元,比上年增长72.3%;医疗卫生支出15744万元,比上年增长42.4%;环境保护支出7186万元,比上年增长209.2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90万元,比上年增长9.2%;住房保障支出342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301万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78%,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民生民利有效改善。2011年共落实惠农政策补贴到户资金2.09亿元,省、市分解到我县的26个为民办实事子项目全面或超额完成。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438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1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24户,援助率100%。新增扩面各类保险工作全面完成,征缴各类保险基金1.45亿元;成功争取并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36万人,征缴新农保资金3000万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利益有效保障。全县城乡低保人数和重点优抚对象达45328人,发放低保和优抚资金4923万元;完成迎光、龙溪铺2所敬老院改扩建,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600余人;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全年医疗救助2825人、临时救助3800余人,发放救助资金和慰问金901万元;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建778户;新建城镇廉租住房282套1.37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全面启动。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稳步增长。全县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落实粮食种植面积57.64千公顷,增长3.43%,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3.15千公顷。实现粮食总产31.27万吨(市调整核定数),增长0.76%,其中稻谷24.42万吨。油料种植面积2.37千公顷,增长16.7%,油料总产量4853吨,增长9.6%。水果总产量57596吨,增长6.3%。蔬菜种植面积6.86千公顷,增长5.1%,蔬菜总产量119126吨,增长5.2%。畜牧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年出栏肉猪99.96万头,比上年增长2%;出栏牛2.6万头,比上年增长4.8%;出栏羊4.6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73478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64788吨,比上年增长3.6%。禽蛋产量2074吨,增长5.1%。水产品产量9402吨,增长10.4%。

农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实现利税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20%。严塘镇棠溪生态园、雀塘镇柳山休闲生态园、酿溪镇辉耀农林科技生态园等休闲农业、城郊农业初具规模和特色。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水利工程投入资金9650万元,比上年增长51.5%;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6900处,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65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农村用电量14007万千瓦小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2万吨。

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2.7万人,比上年减少5.9%。

2010年,全县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6600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801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00719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分别比上年提高21.1%、28.0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9098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2010年全县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为86家,亏损面3.49%。规模工业实现利税48858.4万元,增长84.86%。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788.6万元,增长60.8%。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84.84%,比上年提高30.8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良好,产品销售率99.23%。

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43659.53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5%。

规模以下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135600万元,增长19.03%。

建筑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7177万元,增长22.5%。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5.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6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0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87.1%、19.8%、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10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0317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城镇投资604312万元,增长27.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6026万元,增长259.14%,第二产业477653万元,增长32.1%,第三产业96638万元,下降32.16%。工业投资总量加大,工业发展后劲显着增强。工业投资474813万元,增长31.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9607万元,增长45.8%。其中,采掘业135378万元,增长53%,制造业323099万元,增长30.9%,电力工业10806万元,下降58.6%。

城镇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6亿元的酿溪生态园已完成投资3亿元,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000万元。总投资800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800万元的新航中学投入使用;县城防洪堤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新邵大道、绕城线等城建项目顺利推进。2011年我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9.8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