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邵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塘口大桥、207国道落马江至武桥段改造、安邵高速公路、娄新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铁等项目均按进度平稳推进;邵坪高速、217省道改造顺利开工。2010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到2101公里。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569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3%,旅客周转量6031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4%。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144万元,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7200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91379户。电话普及率为28.5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1384户。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1%,实现旅游收入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864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82394.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住宿餐饮业362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七、招商引资、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超额完成。2010年全县新引进境外项目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合同引进内资43.67亿元。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53万美元,其中出口958万美元,进口295万美元。 八、税收、金融、保险业 全县工商税收入库277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6%。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13973.1万元,省级税3072.7万元,县级税107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110%、5.2%。按征收渠道分:国税系统完成153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地税系统完成12381.6万元,增长18.8%。 金融机构存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1034万元,增长18.2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25132万元,增长2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2311万元,增长17.0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3706万元,增长12.3%。其中:短期贷款131438万元,增长7.8%,中长期贷款212268万元,增长15.4%。消费贷款1725万元,增长231.7%,个人住房贷款1140万元,增长9.4%。 2010年末共有8家保险公司入驻新邵。中保人寿和中保财险2家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310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16万元;寿险收入10668万元;意外伤害险305万元;健康险616万元。全年赔付额296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038万元,寿险给付额1665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180万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86万元。 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2010年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座。县级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6.53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广播人口覆盖率89%。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22所。其中:小学240所,特殊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127497人,其中在校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分别为10923、25835、6910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辍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0%、100%。在园幼儿18800人。各类民办学校29所,在校学生5728人。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20所。完成了10233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全县参加高考人数3931人,专科、本科上线率分别为95%、47.7%。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1605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19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0人,注册护士716人。 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普遍开展。体育场118个。全县开展全面健身项目8项次,参加全面健身运动人数2.3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71个。参加省十一届运动会获得2金3银5铜。 科技投入加大,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县科学技术支出3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6项,专利申请51件,签订技术合同3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5万元。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6.1亿元,实现增加值4.9亿元。 十、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计划生育率85.52%。男女婴儿出生性别比111.3:10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1508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08.576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166人,发放扶助金18.26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64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工资性收入7016.63元,比上年增长9.5%,经营净收入623.99元,比上年增长9.4%,转移性收入800.52元,比上年增长19.4%,财产性收入2687.25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93.78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1776.32元,比上年增长12.9%,家庭经营纯收入979.79元,比上年增长6.9%,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37.67元,比上年下降34.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594.71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食品支出3055.26元,比上年增长5.7%,衣着702.41元,比上年增长11.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85.16元,比上年增长7.5%。交通通信支出1087.35元,比上年下降13%,购房建房支出1091.8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23%,比上年提高了0.34个百分点。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摩托车12辆、助力车8辆、家用汽车2台、家用电脑24台、空调器24台、使用互联网18条、健身器材10套、移动电话148部、固定电话36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9.92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食品支出1463.82元,比上年增长3.3%,衣着115.8元,比上年增长8.8%,居住394.59元,比上年下降24.6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48.88元,比上年增长16.2%,医疗保健181.56元,比上年下降23.4%,交通通信161.02元,比上年增长3.8%,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328.04元,比上年下降1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4%,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固定电话机56台、移动电话机80台、热水器5台、摩托车22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 劳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3761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4572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12095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28212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502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20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5%,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60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