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创建成为首批“浙江省卫生强区”。拥有直属卫生机构12个,门诊部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25个,拥有床位645张,全年门诊量354.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五苗接种率为99.14%。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配备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419种。向无医保的困难居民发放《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证》8679本。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成功举行第二届新市民运动会和第八届机关运动会,组织参加市第四届社区运动会。柔力球、健身球成为我区群众体育特色项目,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名列前茅。完成更换、安装16套社区健身设施路径,接纳更新原房产商建造的8套社区健身设施路径。在浙江省第14届运动会中,我区运动员夺得9.45枚金牌、5枚银牌、19.5枚铜牌;在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共获6金7银4铜,团体总分名列全大市初中组第三。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逐年下降。年末户籍人口302384人,比上年下降0.7%,其中非农人口302362人。出生人口2397人,死亡人口140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40‰。 图8:2006-2010年户籍人口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30166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性支出19420元,增长6.7%。 图9: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4万人,年净增4.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5万人,年净增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9万人,年净增0.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4万人。 全年受理劳动纠纷投诉案件324件,清欠工资130.8万元,结案率达100%;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全年劳动争议立案326件,申诉标的1143.9万元,为劳动者挽回损失226.1万元,结案率达90.1%。 全年有150家企业和27980人次参加捐款,募集善款1188.3万元,其中“一日捐”632.2万元,赈灾捐款388.1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体4439人次,救助支出达758.0万元,比上年增长67.0%。开展“爱心超市”、“白内障复明”、“生肓关怀”、“单亲母亲”等公益性活动。 十一、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成功创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放心放射源区”,率先开展节能型宾馆(餐饮业)试点活动。生态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清洁生产、能源监察全面推进,全年工业化学需氧量(COD)净减排40.79吨,二氧化硫(SO2)净减排49.70吨;辖区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36家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化完善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和再生资源回收管理,73家餐饮企业完成餐饮油烟和小区噪声污染。开展模范(绿色)单位创建工作,2所学校分别创建全国绿色学校和省级绿色学校,7家单位申报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单位。 平安大区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打击侵财犯罪“风暴系列”行动、“疾风”扫黄专项行动、打击整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世博安保等各项安全保卫任务。全年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840起,比上年增长3.2%。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严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区共立刑事案件6161起,下降1.6%,其中“两抢”全部案件下降21.1%。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526份,完成136幢高层建筑专项整治,对首批12幢达到隐患整改要求和 36幢实施消防设施维保服务外包的高层楼宇进行奖励,全年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3%、7.1%、3.7%。 注:1、本公报中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年鉴-2011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个产业的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 5、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业指铁路运输业,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及以上的公路旅客运输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道路货物运输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内河旅客运输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沿海旅客运输业、客运港口业和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活动业,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及以上的远洋货物运输业、沿海货物运输业、内河货物运输业和货运港口业,年营业收入1500万元及以上的运输代理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