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昌吉州争取到并承担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96项,其中国家9项,自治区87项,共争取到科技拨款2891.1万元。 全州共有各类学校366所。全年招生数6.19万人,在校学生22.51万人,毕业生人数6.10万人。教职工总数1.9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万人。 全州普通小学94所,招生1.22万人,在校生8.10万人,毕业生1.57万人;普通初中31所,招生1.63万人,在校生4.86万人,毕业生1.49万人;普通高中19所,招生1.06万人,在校生3.18万人,毕业生1.10万人。 幼儿园招生1.19万人,在园幼儿2.76万人。 “两基”人口覆盖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毛入学率101.77%。初中毕业升学率90.4%。 十、文化、体育、广播、卫生和安全生产 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群艺馆1个;公共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8所,目前,昌吉州已探明文物点642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4处,其中国家级1处、自治区级42处、州级9处、县级82处,全州有馆藏文物7900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23件,反映地方民族特色的回族民俗实物近300件,其它藏品7600多件。全州各县市开展文化下乡480多场次,开展广场文化活动920多场次。 全州城市电影放映单位1个,其中正常放映的单位1个,全年数字电影130部,放映1940场。农牧区放映队49个,农村公益性放映8558场,观众达90.81万多人次。 全州组队参加了2010年自治区第十二届全运会,获得金牌55.5枚,银牌20.5枚,铜牌30枚,金牌总数名列全疆第四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荣誉称号,金牌总数创造了我州参加全运会历史上新的记录。参加了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夺得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8枚,金牌和总分均位居各地州前列,我州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组织参加了自治区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夺得奖牌42枚。名列北疆赛区第三名。全州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65万人次。体育彩票年销售额5924万元,其中即开型体育彩票2125万元,电脑体育彩票3798万元。 截至2010年末,州广播电台1座,州电视台1座,全州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6%;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全州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16%;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达19.06万户。全州广播系统自制节目26207小时,电视系统制作节目达7782小时。 全州有卫生机构数1074个,拥有床位数7318张。卫生机构中,医院46所,妇幼保健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8个,卫生监督所8所,乡镇卫生院66个。卫生技术人员7889人,其中执业医师3310人,执业助理医师565人,注册护士2761人。 全州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36人,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61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5.8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9。 十一、能源与环境保护 3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当量值计算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合计扣除二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为617.6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25%,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万元产值能耗为1.6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81%。 根据2010年监测结果,昌吉市和阜康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五个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监测期间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昌吉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Ⅱ级以上的天数比例为89.5%,阜康市为88.2%。 2010年昌吉州纳入《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并开展例行监测地表水的河流包括头屯河、三屯河、三工河、开垦河、塔西河共5条河流12个断面中,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标准断面有10个,达到Ⅲ类水质断面的有2个,总体水质为优良。 2010年,天池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全州6个县市(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和国家饮用水标准,水质属良好。木垒县饮用水源为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和国家饮用水标准。与上年相比,昌吉州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变化不大,依然保持良好。 全年全州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0223吨,较上年增加31.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45915吨,比上年增长75.7%。 全州废水排污工业企业排放工业废水2282万吨,COD排放23495吨,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138083吨。 全州有7座污水厂,综合日处理能力14.95万立方米,其中昌吉市1139万立方米,昌吉市工业园区30立方米,阜康市240万立方米,准东油田66立方米,天池8立方米,呼图壁县222万立方米,吉木萨尔县109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73.5%。 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29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481.1万平方米,增长39.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0%,提高0.9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16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初步统计,年末全州地域人口159.4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82%。采取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0.49%。 全州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684元,比上年增加5374元,增长18.3%。全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9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消费支出10370元,比上年增长12.7%。 据州农经局统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806元,比上年增加1472元,增长20.1%。 我州加大了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养老和医疗保险面扩大,继续落实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健全了失业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0年末,全州企业养老保险和州本级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37万人(含离退休人员),较上年增长13.08%,当年征收养老保险基金85723万元,增长63.38%,基本养老金领取人数4.41万人,增长28.58%,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6815万元,增长42.66%,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48万人,当年新增参保人数4.15万人,增长11.11%。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6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8万人,增长8.34%。征收各项医保基金52167万元,增长7.84%,支出各项医疗保险待遇56932万元,增长25.9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79万人,增长22.13%,当年收缴工伤保险费2597万元,增长10.09%,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675万元,增长6.2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1万人,增长9.33%。当年收缴保险费3085万元,增长13.59%,支付生育保险待遇1253万元,增长9.55%。年末全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55万人,增长8.44%,当年收缴保险费7577万元,增长10.09%,当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53万人,下降32.57%,支付失业保险待遇1587万元,下降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