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4-12 达州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寿险机构13家,财险机构5家。全年各类保费收入39.94亿元,增长21.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3.02亿元,增长20.6%;财产险保费收入6.92亿元,增长26.4%。全市保险各类赔款及给付6.26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2.84亿元,财产险赔款3.42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201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227所,其中,小学1805所,普通中学382所,普通高校2所。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59万人,在校生1.85万人,毕业生0.45万人;普通中学招生13.05万人,在校生39.07万人,毕业生12.75万人;小学招生8.84万人,在校生54.71万人,毕业生9.66万人。普通中等教育招生3.94万人,在校生9.58万人,毕业生2.05万人。幼儿园639所,在园幼儿15.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组织申请专利199件,专利申请授权量143件,“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金秋科技下乡”等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全面展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发展加快,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馆、文化馆(站)319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量89万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94%和94.74%,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41%。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501.58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68个(含个体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62个(不含非建制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28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5014人,注册护师、护士3861人;病床数1.45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3个、全民健身路径90余条、雪炭工程1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广场1个;出色完成省十一届运动会参赛任务,夺得金牌20枚、银牌25枚、铜牌26.5枚,总分2042.5分,总分第九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圆满承办全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锦标赛,成功创建全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基地。体彩销量达1.18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7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预计为680万人。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4元,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9976元,增长12.0%。其中,用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食品支出增长9.7%,衣着支出增长23.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43.7%。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5084元,增长15%,其中:工资性收入1919元,增长20.5%;家庭经营纯收入2812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52元,增9.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9.0%,衣着消费支出增9.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减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2.5%。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14.86和32.26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25.59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09万人,比上年增加22.14万人。

十一、基本单位及从业人员情况

2010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各类法人单位15661个,产业活动单位17918个。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5499个,事业法人单位为4594个,机关法人单位(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为927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为809个,其他法人单位为3832个。

2010年末,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吸纳从业人员52.2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为0.34万人;第二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为27.02万人;第三产业的单位从业人员为24.93万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12.89万人,占从业人员的24.65%。

十二、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16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2%,“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0.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29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7.37%,五年累计下降39.63%。

注:本公报为快年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因素可能与其他地方略有出入。人口为预计数,今后以人口普查公布结果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