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溧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13 常州市溧阳市统计局

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力冲刺十一五,奋力实现新跨越”的工作主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谋创新与促发展相结合,重民生与抓经济相结合,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现价,下同)。从三次产业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18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44.03亿元,增长17.8%(其中,工业增加值218.73亿元,增长18.8%,建筑业增加值25.30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50.45亿元,增长19.2%, 三次产业比重为7.1:57.5:35.4。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8.8%,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28.36亿元,增长15.1%;林业总产值0.74亿元,下降28.1%;畜牧业总产值5.28亿元,增长4.8%;渔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9万元,增长15.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建高效农业面积7.4万亩,高效农业建设总规模发展到52.04万亩。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前马荡万亩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区、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农村“三大合作”快速发展,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新增入社会员约8600人;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规模经营面积6万亩;新增社区合作社1家。相关产业增收优势进一步彰显,全年茶叶产值达4.35亿元,同比增56.5%,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4只。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吨  527154 5.9

其中:水稻 吨  379280 2.2

小麦 吨  119692 22.3

油料总产量 吨  26411 -27.8

其中:油菜籽 吨  24425 -29.5

茶叶产量  吨  3006 12.8

水果产量  吨  15967 5.0

蔬菜产量  吨  263952 0.9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总量跃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首超千亿元大关,分别达1035.16亿元、1008.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33.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10.73亿元、利润总额65.00亿元,比上年增长62.8%、96.4% 。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市GDP比重的51.5%。年纳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84家,其中,超2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8家。华朋集团、上上电缆、申特钢铁、金峰水泥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发展喜人。2010年度我市金属冶炼、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和新型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是707.5亿元、697.8亿元、80.1亿元、5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4.6%、72.5%、95.8%,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是76.8%、77.1%、76.1%、80.7%,比重分别比去年高25.9、26.1、17.1、15.6个点。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工业保增长、增效益、调结构、降能耗作出了贡献;2010年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喜人,实现产值、销售、利税分别是390.9亿元、370.8亿元、4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3.7%、43.5%。

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变压器  千伏安  55167516 -12.97

电力电缆  千米  220057 68.38

配混饲料  万吨  329627 11.97

啤酒  千升   245013 -18.23

纱  吨  14025 37.29

化学农药 吨 15993 -9.6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18913 266.74

水泥  万吨  1923.97 5.96

水泥熟料 万吨 1585.89 -17.64

生铁  万吨  151.94 28.48

钢材  万吨  234.28 -0.91

节能降耗成绩突出,循环经济已见成效。2010年度随着我市部分耗能工业大户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压差发电生产线的投入,使得万元产值工业用电量和综合能耗有了明显下降,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作出了贡献。本年度工业用电量34.7亿度,同比增7.1%。综合能耗419.7万吨标煤,同比增6.8%,均明显低于产值、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在全省率先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关闭和关停化工企业30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4台套,完成能源审计企业10家,节能监测企业44家,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十一五”和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四、建筑业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30亿元,完成施工产值277.21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8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6%。累计施工面积达187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2%;其中新开工面积1058.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2%;累计竣工面积870.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3%。

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正方园集团承建的项目获溧阳建筑史上第一个“鲁班奖”,天力集团承建的项目通过“国优工程”专家评审。天目集团、华能集团、龙海集团和鹏程钢结构进入江苏省建筑企业百强行列。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6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12.31亿元,分别增长22.7%和22.3%。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我市二三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2.3%和26.7%,增速各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去年的1:77:22转变为今年的0.5:76.8:22.7,全市投资结构呈现出农业下降,工业平稳增长,服务业加快增长的局面,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