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溧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投资稳定增长,高新投资增势强劲。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持续回升,我市各级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工业投资增速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市工业投资完成212.31亿元,同比增长22.3%。与此同时我市各级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工作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迅猛。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投资完成91.36亿元,同比增长109.6%,增幅位列常州市各辖市区之首,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6.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7.9百分点。 房地产业回升明显,交易活跃旺盛。2010年我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4.07亿元,同比增长35.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0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12.8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73.36万平米,同比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面积73.47万平米,同比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额39.46亿元,同比增长28.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19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91.06亿元,增长18.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5.12亿元,增长18.0%。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3.31亿元,增长18.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88亿元,增长16.3%。 消费结构升级,餐饮市场红火。“吃”、“穿”类商品零售额稳步增长,“用”商品零售额增势迅猛。2010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6%和13.4%。而汽车类、家俱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7.1%、16.6%和17.3%,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星级宾馆、饭店、快餐、农家乐构成的餐饮市场实现零售额11亿元,增长17.3%。 2010年全市亿元以上市场6家,共实现商品成交额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苏浙皖边界市场实现成交额75.98亿元。年末出租摊位数3075个,市场交易业主从业人员11762人。 七、开放型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实际到帐外资3.54亿美元,工商登记注册外资7.4亿美元,分别增长17.9%和22.5%。新批外资项目57个,平均注册外资1370万美元。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和国际知名公司实现突破,引进超亿美元项目2个,总投资5亿美元的华新丽华—达能太阳能和总投资1.5亿美元的顺风光电电力项目成功落户。 外贸出口保持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其中出口5.6亿美元,分别增长22.8%和25.7%。新签外经合同额7135万美元,实现营业收入5947万美元。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第六届天目湖旅游节,与美国联合市、荷兰莱瓦顿市结成友好城市,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 八、旅游 旅游产业展现特色。天目湖—南山竹海游览线路获得“世博主题体验之旅2010年最受欢迎奖”,御水温泉通过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验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区。旅游农庄蓬勃发展,翠谷庄园、大石山旅游农庄、吴楚农耕文化园被评为省四星级旅游农庄,长荡湖湿地公园主体完工,瓦屋山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22.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实现旅游总收入6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市有各类旅行社17家,涉外饭店、宾馆18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7家。 九、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6亿元,公路、铁路、航道建设齐头并进。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快速推进,溧阳、瓦屋山火车站开工建设。104国道新昌至洋河段一级公路改造、西环路、芜申运河城区先导段等交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常溧高速正式奠基。完成239省道昆仑转盘至石街头、241省道昆仑转盘至金坛指前、老明线等公路改造。新建农村公路80公里,改造农危桥102座,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市)”。新增公交车72辆,镇到行政村公交通达率75%,城乡客运一体化模式成为全国典型。 年末公路总里程20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公里、一级公路83公里,航道总里程346公里。完成货运量2380万吨,增长14.1%,完成客运量4930万人次,增长12.0%,港口吞吐量3170万吨,增长25.6%。 十、邮电通讯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5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9.47万门。2010年末全市本地电话用户达26.38万户,比上年下降5.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7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3.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达62.20万部,比上年增长11.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当年新增0.81万户,累计用户已达8.49万户,比上年增长10.5%。 十一、金融保险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64亿元,贷款余额299.1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8%和16.8%;实际新增贷款7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44.6亿元。华夏银行溧阳支行、金峰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江苏迈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先后挂牌营业。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74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财产险收入24467万元,增长24.0%,寿险收入50425万元,增长25.3%。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19324万元,下降7.7%,其中,财产险支出11352万元,增长24.0%,寿险支出7972万元,下降32.3%。 十二、科技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0.9亿元,增长30.3%。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26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产品66只。创建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创新型企业12家,新增省级孵化器1家、常州市级孵化器2家,溧城镇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型乡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突破1950件和900件,分别增长41%和162%。获评常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2个,引进海外人才51名、高层次人才230名。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组织参加5次大规模产学研对接活动,签订合作项目40个。溧阳(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投入运行。 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030件,增长4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04件,专利申请授权量1095件。 十三、教育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资1200万元的光华初中运动场建成使用,投资4200万元的城南小学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校舍安全工程有序推进。市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创建省三星级职业高中,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常州市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平稳推进。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改制学校清理整顿工作。被评为“江苏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