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泸溪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4-12 湘西州泸溪县统计局

当年完成内联引资7.99亿元,增长24.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事业。2010年,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完成货物运输量580万吨,增长40.44%;货物周转量87569万吨公里,增长4.34%;完成客运量336万人,增长1.2%;客运周转量21962万人公里,增长3.67%。

邮电事业。2010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5681万元,增长22.7%。其中:邮政业务量1244万元,增长13.0%;电信业务总量24437万元,增长22.8%。全年订销报刊期数3.23万份,增长23.8%,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6036户,下降2.9%。其中城镇7485户,农村15634户。移动电话用户76033户,增长15.8%。宽带上网用户8514户,比上年增加2226户,增长35.4%。

七、金融、保险

金融事业。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金额30.33亿元,比年初增加8.51亿元,增长38.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金额20.08亿元,比年初增加4.04亿元,增长25.19%。全县金融机构贷款金额12.45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增长61.67%。其中:短期贷款6.97亿元,比年初增加2.25亿元,增长40.94%;中长期贷款5.42亿元,比年初增加2.47亿元,增长90.81%。

保险事业。2010年,保费收入3579万元,增长16.6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036万元,增长11.16%;人寿保险费收入2545万元,增长8.12%。全年保费理赔支出1345万元,增长2.2%。其中:财产保险理赔支出395万元,下降25.7%;人寿保险理赔支出950万元,增长21.4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2010年,全县年末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432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8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2012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2035人。在专业技术人才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228人,卫生技术专业人才696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07人,教育专业技术人才2699人。2010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2项。其中:县熙邦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共同研发的“电解金属锰无硒添加剂”获2010年国家A类重点新产品认定,实现了我县国家重点新产品领域零的突破。全县共举办37期以椪柑品改、无公害蔬菜、油菜及罗汉果栽培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技能培训。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0项,累计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1000亩,油菜500亩,罗汉果500亩,水果玉米500亩,实现椪柑品改及低改产园改造600亩。

教育事业。2010年,全县各类学校135所。其中:小学116所,普通中学18所,职业中学1所。当年小学招生3987人,普通中学招生6682人。其中:初中4560人,职业中学招生956人。当年小学在校学生2661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848人,其中:初中13581人,职业中学2018人。当年小学毕业生4966人。普通中学毕业生6038人,其中:初中4578人,职业中学266人。全县年末共有教职员工2960人,其中:专任教师2737人,其中小学1453人,普通中学1225人,职业中学59人。当年高考录取人数1381人,其中:重点本科101人,一般本科567人,专科713人。当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5所合格学校建设。

九、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15个。当年全县文艺界与非文艺界共创作文学专着2部、美术书法摄影作品170件,歌曲舞蹈作品50件。全年共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5次,开展大小文化活动20余次,面向全县80支基层文艺团队与音乐舞蹈摄影艺术新苗开展辅导培训共7期1800余人次。组织文艺队选送音、美、书、画、舞蹈等优秀艺术作品赴州级以上各类赛事参赛,荣获国家奖项4项,省级奖项2项,州级奖项19项。当年开放普通阅览室、发放借阅卡3000余张,接待阅览读者2万余人。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方面,全年共开展常规性督查达500余次,清查网吧经营场所2130家(次),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71家(次),受理举报20起,作出行政处罚82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896本,非法书刊83册,依法查处违规经营业主12家,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网吧35家,停业整顿9家,取缔网吧2家,责令搬迁1家。在文化场所建设方面,当年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6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广播事业。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1座,通广播村10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73%,通电视村94个,有线电视用户1.87万户,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72%,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户,完成白沙、武溪、浦市三镇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卫生事业。年末,全县有卫生事业机构25个,医院2个,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20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91人。其中:医师219人,注册护士211人,有病床位664张,其中,医院500张,乡卫生院164张。当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2.9万人,参合率达94.8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5.6万人,参保率87.5%。救助困难对象就医1387人。

体育事业。2010年末,体育系统共有职工10人,中学体育教师76人,运动员60人,教练员5人,体育场1个,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个,全年举办各类型运动会6次,参加县级以上运动会2000人。在省十一届运动会上,获得11.5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全年国家锻炼标准达标人数60人,还为上级体校输送运动员40人。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有土地面积1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千公顷。三大主要矿产资源,石煤储量43658万吨,磷矿石储量8000万吨,铝土矿储量512万吨。全县林地面积185.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达54.18%,森林植被物种达129科,其中木本植物86科。当年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3000亩,封山护林4000亩,义务植树1800亩,成功建成了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当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57.34万吨,达标率为92.3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6.65%,还全面完成了州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8起,比上年增加4起,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3人,比上年减少0.16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死亡人数0人,比上年减少了3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0起,比上年增加2起,道路交通事故中每万车死亡人数为5.4人,比上年减少1.4人。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669元,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8230元,增长14.1%,经营性收入1197元,增长4.4%,财产性收入239元,增长22.9%,,转移性收入1564元,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3144元,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1014元,增长12.2%。家庭经营性收入1685元,增长10.9%,转移和财产性收入445元,增长3%。全县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7382元,增长8.5%,其中,衣、食、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分别增长5.1%,8.1%,10.9%,1.6%,11.8%,5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3元,增长10.9%,其中,衣、食、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分别增长9.3%,0.07%,78.5%,32.4%,29.0%,66.0%,教育文化娱乐下降2.4%。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7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4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