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涟源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金融和保险 金融: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8.5亿元,同比增长14.2%,比年初增加1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61.2亿元,增长10.1%,比年初增加5.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3亿元,增长19.3%,比年初增加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7亿元,增长25.8%,比年初增加4.6亿元,中长期贷款30.8亿元,增长15.9%,比年初增加4.2亿元。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27775万元,增长2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850万元,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2925万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491万元,增长5.3%。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303公里,其中国道7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2.9%,货物周转量21亿吨公里,增长13.0%;公路客运2810万人,增长9.8%,旅客周转量7.18亿人公里,增长12.5%。 邮电: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7351万元,比上年增长9.6%。固定电话用户74059户,减少8079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8040户,减少1920户,乡村电话用户46019户,减少6159户;移动电话期末用户达到317789户,新增36423户。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达到26190户,比去年增加5180户,增长24.7%。 八、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城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为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在已有污水运输管网35公里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600万元,安装运输钢管1530米,并于6月份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华南中心的验收。全年污水处理量达到760万吨,污水处理率为78.3%。年内,投入800万元完成了长1347米,宽60米的涟源大道的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城市防洪堤和河道整治工程完成了征地拆迁,正在进行河道清理和疏浚工作。全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突破4800万元。 新农村建设:201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共协调落实资金679万元,五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争取项目资金2358.8万元。全市有4个村实施了清洁工程,有10个村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新建户用沼气池1305口,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1610口,使用清洁能源农民15600户;新完成村部建设180个,累计完成村部建设411个;所有行政村均已通电话,新建农村信息服务点85个,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村276个。全市908个行政村中,新农村示范创建村达到21个。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年末,共有中小学校318所,其中普通高中8所;职业中专5所;初中学校4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253所,小学教学点42个。现有在职教职工9005人,其中专任教师8180人。在园(班)幼儿16071人,在校学生共158507人,其中高中生17026人、职业中专学生3998人、初中生46029人、小学生914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科技: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1.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5%,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完成145件,同比增长24%;专利授权量完成46件,增长230%,其中职务专利授权量已完成13件;落实省、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25项,到位项目资金236.5万元,其中省级8项;推荐4项科研成果参评娄底市及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获娄底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个,市图书馆被授予“省一级图书馆”,总藏量15.8万册(件)。文艺创作繁荣活跃,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汇总,完成了民间戏剧、民间信仰、民间特色舞蹈等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9月,我市龙塘镇的《木偶戏》、枫坪镇的《傩狮舞》成功申报2个娄底市级项目。文化惠民工程有效推进,新建农家书屋132家,并配送图书1263种,20.3万余册,音像制品45种,1.7万余张,及书架、阅览桌、报架等配套设施。 卫生: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9个(不包括个体私营),拥有床位总数2119张;卫生技术人员2957人,其中执业医师884人,执业助理医师748人,注册护士852人。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9000农户降氟改灶任务,免费为11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全市共有925180人参与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比例达到75%,市级医院的补偿比例达到65% 体育:着力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化竞训项目结构,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9月,参加在湘潭举行的四年一届的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勇创佳绩,摘取了1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我市群众体育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实施目标努力开展工作,以体育馆、休闲广场、火车站广场、人民公园和乡镇办事处健身场地为载体,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全面开展。4月,涟源市太极拳协会成立,8月涟源市武术协会成立,12月涟源市篮球协会成立。各协会努力开展工作,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发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据市公安局统计年报,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1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万人,农业人口99.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6.5‰,死亡率为13.02‰,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为102.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09人,城市化率由上年的34.42%上升到35.06%。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符合省定扶助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和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到100%。 人民生活: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据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13347元增加至14579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去年的2868元增加至2996元,增长4.5%。 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不断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矿山企业职工保险等社会保障逐步完善,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59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到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到50.6%。保障救济力度不断加大,扶贫、救灾、救济投入连续增加。 十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4起,同比上升2.7%,死亡34人,减少6人,下降1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7人/亿元,同比下降19.3%。其中煤矿事故发生8起,死亡9人,同比减少2人,下降18.2%,煤炭百万吨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25人/百万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63起,死亡23人,同比减少2人,下降8%,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4.6人/万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