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4-12 济南市平阴县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38亿元,增长14.5%。其中,批发业完成12.53亿元,增长9.6%;零售业完成30.53亿元,增长14.5%。公有制经济完成4.24亿元,增长5.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44.14亿元,增长15.5%。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91.2%,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显着回升。全年出口创汇(海关口径)35418万美元,增长58.3%。其中,三资企业出口24108万美元,增长46.8%,内资企业出口11310万美元,增长90.1%。2010年,全县引进内资28.53亿元,增长15.9%。其中,过亿元项目6个;新批外资项目1家,合同利用外资1296.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2.1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164.3公里,比上年增加23.7公里。其中:乡级公路421.5公里,比上年增加30.9公里;村级公路531.5公里,比上年减少7.2公里。物流企业达到28家。

邮政业务略有下降。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2073万元,同比下降3.3%;报刊流转额393万元,同比下降8.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结构逐步优化。2010年全县地域财政收入146358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028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县本级收入32712万元,乡镇级1631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32591万元,同比增长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7484万元,同比增长32.2%。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15759万元,同比增收22698万元,增长24.4%。

金融发展形势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39亿元,比年初增加7.19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48.7亿元,比年初增加5.82亿元,同比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41.54亿元,比年初增加7.18亿元,同比增长20.9%。2010年存贷比53.7%,提高4.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县共有保险单位13个。2010年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055万元,同比增长16.9%;保险营业支出4792万元,同比增长20.6%。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固重建校舍2.4万平方米,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4.48万元;补助农村中小学取暖费80万元;发放高中生助学金85.35万元;中职生资助金162.17万元;免除中职生学费23.41万元;为610名贫困师生发放救助金30万元。2010年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34万人,同比下降3%。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0.67万人,同比下降9%,高中入学率90%;初中生在校人数为1.22万人,同比上升7%;小学生在校人数为2.13万人,同比下降4%,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专利申请总量320件,增长12.0%;专利授权总量255件,增长77%。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34项,取得科技成果24项,其中有14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两个项目获得2010年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卫生服务能力增加。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优化配置县域卫生资源。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76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13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83人,其中执业医生452人;全县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人,同比增加0.6人,万人拥有病床30张。全年全县卫生机构共诊疗68万人次,其中:门诊64万人次,急诊4万人次;住院3万人次,健康检查3万人次。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年末拥有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各1个,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万余册。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和99%。无线广播平均每日播音时间9小时50分钟,电视节目为有线和无线两套,每周播出时间231小时。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共举办各类运动会40项次,向省市体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0人,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27枚,其中洲际以上级金牌6枚,国家级金牌6枚,省级金牌34枚,市级金牌15枚。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基础建设不断完善。2010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分别达到61.2公里和229万平方米。城乡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锦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农林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锦水商城、福源小区、彩虹新天地、龙珠家园、欣佳园、玫香园、瑰丽园等片区改造工程部分住宅已经入住;白庄、北门、西桥、东关、尹庄、中土、北土等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部分住户已经入住;东阿镇小城镇建设完成,洪范池镇小城镇建设加快进行;改造了玫苑路、府前东街、环秀公园环山路、青龙路北段等路段;路灯增加到5000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效果显着。

公用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管道天然气供气量74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量567吨。天然气和煤气用气人口6.4万人,集中供热面积175万平方米,其中家庭供热面积154万平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量470万吨,其中生活用水235万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8亿千瓦时。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年末县城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5平方公里,烟控区覆盖率100%。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0.1平方公里,县城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7.3%,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值分别为0.077毫克/立方米、0.034毫克/立方米、0.027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十一、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39052人,养老保险费共征缴15918万元,收缴率为98.7%,新增扩面人员3997人,企业缴费人员净增3146人,清欠725万元,支付159户企业7874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901名遗属补助金1411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收缴工伤保险金647万元,支付794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159人,共收缴养老保险费8619万元,收缴率达98%,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9785万元。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单位部分共收缴3656万元,支付5197万元;收缴个人账户金3567万元,支付2782万元;收缴大额医疗救助金413万元,支付435万元。收缴失业保险金1207.1万元,支付2498名失业职工失业救济金1096.9万元。新农合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30元,其中财政补贴110元,个人缴纳20元,参合人数增加到26.35万人,先后为92.6万人次报销3444万元。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加大。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320元。全县1640人享受城镇低保,7955人享受农村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10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