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平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干事创业、跨越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6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4亿元,同比增长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9%,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5亿元,同比增长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3.2%,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62亿元,同比增长13.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1.9%,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8:65.7:21.5调整为12.7:65.5:21.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2.76亿元,同比增长13.1%,占GDP比重61.2%;固定资产投资率62%,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1家,实现产值72.23亿元,增长36.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9.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利税6.02亿元,增长3.5%,利润4.4亿元,增长11.9%。 “平安平阴”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1%,基层群众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达到93%。安全形势持续稳定。2010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起;死亡24人,同上年持平;经济损失138.2万元,下降31.1%。其中交通事故36起;死亡21人,同上年持平;经济损失15.2万元,下降51.9%。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发展稳定。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5629公顷,比上年增长1.7%。其中,粮食39011公顷,比上年增长2.2%;油料2973公顷,增长0.5%;棉花3669公顷,下降2.7%。全年粮食产量22.75万吨,增长4.5%;肉类产量4.21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3.06万吨,下降1%。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农业合作社280个,无公害品牌达71个,有机品牌13个,绿色品牌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标准化种植面积34万亩。全县玫瑰播种面积839公倾,增长0.6%,产量924吨,增长2.7%;水果9158公倾,产量11.7万吨,增长1.2%;蔬菜7690公顷,增长2.1%,产量51.55万吨,增长3.6%;奶牛存栏16216头,增长0.9%。农业机械总动力43.2万千瓦,增长2.9%。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6.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4873台,大中型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械拥有量2183台,农用运输车14176辆,机播作业面积2.8万公顷,机收作业面积2.4万公顷。 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落实粮食直补441万元,良种补贴64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2178万元,农机补贴430万元,家电下乡36387台(件),补贴资金1865万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继续落实农民增收、村镇建设、教育保障、医疗惠民、生态富民等十项举措。启动建设了18处新型农村社区,开工面积74.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6万平方米。全县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总里程达1031公里,行政村照明灯数量达5104盏;8.3万户农村居民用上了自来水。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家,同比增加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0.85亿元,增长17.3%,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91.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0.1%。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2.99亿元,增长17.7%,实现利润29.96亿元,增长24%,实现利税43.02亿元,增长12.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4.8%,同比增加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4%,上升2.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39.7%,上升1.1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稳定增长。机械装备、水泥建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3.91亿元、利润25.79亿元、利税36.69亿元,分别增长17.9%、24.6%、13.2%,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7.1%、86.1%和85.3%。 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显着。玛钢公司、伊利乳业、山水集团、黄河特钢等30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5.21亿元、利润16.39亿元、利税21.89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1.3%、54.7%和50.9%,分别增长33.2%、43.5%和35.2%。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17.3%。新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1家,总产值8.11亿元,增加值2.23亿元,利税0.39亿元,分别增长20.8%、15.4%、11.4%。房屋施工面积123.34万平方米,增长27.7%;房屋竣工面积43.88万平方米,增长6.4%。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2010年,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16家,完成开发投资4.27亿元,增长18.9%。其中,住宅投资3.73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7.4%;商品房竣工面积12.85万平方米,增长26.5%;商品房销售19.26万平方米,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额5.67亿元,增长30%。2010年房地产企业实现利税0.99亿元,实现利润0.72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17亿元,增长28.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0.77亿元,增长33.7%;第二产业投资65.06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投资28.34亿元,增长15.1%。 工业投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投资64.07亿元,增长42.3%。其中,济南二机床厂铸造有限公司3.6万吨数控机床铸件生产线项目完工投产;山东丞华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建材生产项目二期工程完工;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工艺改造完工;伊利乳业集团500吨酸奶技术改造项目完工投产;济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无功自动化补偿装置高低压配电盘项目完工投产;山东福胶药业有限公司即食阿胶生产项目完工投产;琦泉热电公司气拖风机项目完工;济南海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平天然气输送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且公司24万吨预焙阳极仓储成品附属设施项目完工;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12万吨预焙阳极自动生产线及商楼部建设项目完工;济南阁老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白酒、保健酒生产项目完工投产。 投资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1.9%,提高7.8个百分点;项目建成率(不含房地产投资)73.3%,提高26.7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机床铸件3.6万吨/年;预印瓦楞硬纸板箱6000万平方米/年;水洗砂1200吨/年;聚异丁烯5000吨/年;橡胶垫6000万个/年;木质件40万件/年;化学农药180吨/年;各类保健酒、白酒1000吨/年;酸奶产量500吨/年;阿胶制品3000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