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85.8亿元,同比增长20.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8.9亿元,增长20.9%。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4%;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34.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8.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2.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完成162.7亿元,增长20.2%;轻工业增加值完成96.2亿元,增长2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从支柱产业发展情况看,农畜产品加工业、矿山工业、化学工业和电力生产供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带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7.9亿元,同比增长19.6%,;矿山及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同比增长21.7%;化学工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下降0.1%;电力生产供应业实现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27.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呈大幅增长态势。(见附表二)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74.1亿元,同比增长33.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96.7%。税金总额实现17.8亿元,同比增长26.5%。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张及房地产开发的强劲势头的带动下,全市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年内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内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共53家,从业人员4.1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69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90.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2亿元, 同比增长0.5%。分城乡看,城镇完成投资493.0亿元,同比增长0.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同比下降28.0%。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与上年持平;地方项目完成投资544.4亿元,同比增长8.3%。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额完成112.2亿元,同比增长2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67.2亿元,同比增长76.3%;教育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55.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78.4%。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投资完成243.1亿元,下降20.1%;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322.1亿元,增长24.8%。全年新开工项目653个,比上年减少155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68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6.7%。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的投资为36.6亿元,同比下降6.2%;第二产业投资为270.5亿元,同比下降16.5%,其中,工业投资269.9亿元,同比下降16.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7.8%;第三产业投资258.1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2亿元,比上年增长9.0%。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19.2%。分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05.8亿元,同比增长19.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8.5亿元,同比增长18.2%,城镇市场增速快于农村市场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6.5 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到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3亿元,同比增长1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9.5%。从城乡消费市场看,全市继续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工程,截至12月底,改造提升农家店143个,配送中心5个,申报新建“双百市场工程”4个,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万多台,实现销售额2.17亿元,农村消费市场提升显着。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年内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32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5%。其中,进口完成37297万美元,增长84.7%,出口完成15973万美元,增长10.1%,进出口贸易额增速均居全区首位。加强了与周边盟市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协作,与鄂尔多斯、乌海的资源置换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相继开工,包钢西区建设正式启动。着力扩大向北开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全年煤炭进口量突破800万吨,达到812万吨,同比增长2.53倍。番茄酱、肉食品、脱水菜、绒纺、葵仁出口也相应有不同幅度增幅。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今年我市继续实施重大项目专项推进工作,通过现场办公、督查指导、跟踪督办等措施,促进投资平稳增长。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西部铜材5万吨电解铜、瑞峰8万吨铅冶炼、大中二期120万吨球团、毅腾三期200万吨洗煤等项目建成投产;新湖50万吨PVC循环经济、包钢210万吨煤焦化和冀中能源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紫金330万吨铅锌采选、西部铜业200万吨铅锌采选、天然气液化、风电项目积极推进;国网能源煤电一体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装备制造、新能源、建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63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是自治区年度责任目标的3倍,全年开工建设交通项目289个,新改建公路3490公里,完成油路里程718公里。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共完成农村牧区公路3440公里,完成投资12.23亿元。共完成客运量160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94百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464万吨,货运周转量9724百万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13万人次(主要指旅游湖泊客运)。建成巴运临河、前旗、五原物流园区和毅腾国际物流园区、际誉海关物流园区五个物流园区。物流业务已覆盖周边盟市,开通了呼市、银川、西安、北京等货运专线,传统运输企业正逐步向现代交通物流业转型。 邮电通讯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5亿元,增长14.8%。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22.8万户,比上年下降3.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8.8万部。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9.7万户,比上年增长7.8%。全市共有邮电局所139所。全年共完成邮政特快专递26.3万件,报刊期发14.1万份,函件351.2万件,包件4.4万件。 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市的旅游景点、旅游涉外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达到78家,其中,旅游景区点50处,国内旅行社19家,星级饭店10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14.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5%,旅游业总收入13.4亿元,较上年增长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