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4-03 吉林市统计局

卫生

全市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人口183.6万,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共有185.19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5.69%,年度筹资总额为2.78亿元,共有134.12万人次受益。

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30所,其中:医院140所,包括三甲医院6所,二甲医院11所,二乙医院31所。疗养院2所,卫生院105所,门诊部89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2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1所,妇幼保健机构1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所,卫生监督所2所,医疗科学研究机构4所,诊所1090所,卫生所(医务室)16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51所,村卫生室188所,护理站53所,其他机构1所。全市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06 人,千人口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2.67人,千人口注册护士2.01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21232张,千人口床位数是4.90张。

体育

群众体育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46万元,为32个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配建各类体育健身器材476件,争取省体育局为吉林市74个乡镇、行政村配建全民健身器材975件;全年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08项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880个样本量的采集任务;投资80万元,完成了2个沙滩运动场的建设;争取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资金50万元;争取省体育局专项资金100万元维修建设沿江路径设施和场地;城市体育、社会体育、农村体育、学校体育有新发展。

竞技体育稳步前行。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六运参赛任务,获金牌120枚,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赛会承办组织奖、市州团体总分第二名;组织承办国际、国家级各类大赛6项次,成功承办了2010——2011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赛;在各级各类全国冬季项目体育竞赛中,吉林市运动员共获金牌33枚、银牌24枚、铜牌17枚;投入资金90万元,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扶持;协调省财政厅专项资金240万元,完善市夏季运动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训练场的配套附属设施;投入资金15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冰上运动中心承接训练能力,完善了松花湖雪场越野滑雪雪道、跳台滑雪场地的训练功能。

体育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体育彩票销售2.2亿元,代扣代缴税78万元;对全市体育经营场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工作,保证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新建供水管线15公里,对328栋住宅楼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改造。自来水供水总量10770万立方米,其中销售量为655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全年处理10572万立方米,全年COD削减量2.08万吨。

启动了松花江热电厂、源源热电厂和国电江南热电厂三个热源新建扩建项目,其中松花江热电厂和国电江南热电厂已投入运行,新增供热能力146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线86.7公里;取缔63座分散供热小锅炉,并网面积191万平方米;热计量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供热总量2012.71万吉焦,其中:热水1961.31万吉焦,蒸汽51.40万吉焦。城区集中供热面积4230.82万平方米(含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

铺设天然气中低压管线、庭院管线60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5931户,解决遗留问题3097户。液化气供气总量4.8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6608万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气用户20.78万户。

新建了人民广场,重建了温德桥,对北京路、上海路、四川路、中兴街、深圳街、哈达大街、长春路等35条主次街路进行了维修改造。

更新公交车辆105台,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条。市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75条,运营线路网长970.95公里,标准运营车辆数1085标台,客运总量21.276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4998辆。

三、人民生活

就业

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4%,“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新建4个创业市场,扶持 526名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创业,带动就业3000多人,成功打造了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新模式,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和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5.8元,增长9%;人均消费支出13223.2元,增长7.8%。城市恩格尔系数29.4%。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16台,电冰箱91.7台,洗衣机91.7台,家用电脑、移动电话分别为53台和177.7部。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统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93.66元,增长16.77%。2010年底,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52平方米,增加1.18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7.61平方米,增加0.82平方米。

2010年,全市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从人均12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惠及了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全年有18003户享受到了廉租住房补贴政策,有1238户家庭住上了新分配的廉租住房。

截止2010年末,吉林地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5万人,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参保48.9万人,扩面新增3.6万人。实际缴费人员59.5万人,其中个人续保34.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8.2万人。

征缴养老保险费32亿元,其中清收欠费8.7亿元,续保人员征缴养老保险费11.8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2亿元,其中清欠金额为2796万元。

离退休人数为34.3万人,新增退休2.6万人,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97.2%,离退休人员实际支付44.6亿元,当期拨付率100%。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154人,失业保险金发放率100%。

2010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32.06万人,增长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1.89万人,增长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0.17万人,增长7.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增长11.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增长12.2%。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94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431个,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57户,安置2104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324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2877.2万元。

全市有334124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中:城市有16582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150231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18072人享受到农村五保救助;低保保障资金达5174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支出41233万元,农村低保支出10513万元;保障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5823人,安置退役士兵和复员干部1703人,保障离退休、退职人员1062人,其中:本年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55人。登记管理社会团体589个,民办非企业514个;本年登记结婚30229对,离婚12896对,本年救助45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