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吉林市统计局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吉林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突出发展主题,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民生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0.6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96.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710.2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1.4:49.3:39.3调整为10.8:49.8:39.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4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263美元。

地区生产总值

表1:                                单位:亿元

2010年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1800.6 12.3

第一产业 194.4 3.8

第二产业 896.0 12.5

工业 766.6 13.5

建筑业 129.4 7.1

第三产业 710.2 14.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38.5 16.8

批发和零售业 124.2 9.2

住宿和餐饮业 40.1 19.0

金融业 43.0 9.9

房地产业 66.8 11.4

其他服务业 297.6 16.5

注: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财政收支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财税部门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实施加强税源监控、深化社会综合治税、开展税收联合稽查等措施,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2.2亿元,增长22.1%;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73.2亿元,增长20%。面对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13.8亿元,增长29.8%。

开发区建设

2010年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汽车园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进行园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汽吉林新厂、新湖通整车等一批重点大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扶持明阳、华微等一批骨干企业增产增效,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持续发展、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9.8亿元,增长25%;全口径财政收入19亿元,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亿元,增长2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其中外资到位4900万美元。

2010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争创“五个一流”活动为目标,以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优化环境,狠抓落实,全区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6.4%;实际利用内资47.2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25万美元。

民营经济

2010年,吉林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顺利实施,民营经济发展进步显着。全市民营经济主要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较好地完成了省市年度计划。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46.7亿元,同比增长 33.7 %;实缴税金61.2亿元,同比增长40.4 %,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已占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1.8%,比上年提高4.2个百点。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6.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3%。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5837户,同比增长13.0%;从事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0.1万户,同比增长5.7%;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85.7万人,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企业户数达到 1879户,增长19.1%。

市场价格

2010年,吉林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5%,其中食品类上涨7.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2%,衣着类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表2 :                                 单位:%

2009年 2010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9.6 103.5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0.2 100.7

消费品价格指数 99.4 104.6

食品 101.3 107.7

烟酒及用品 102.1 103.2

衣着 98.4 102.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3.9 100.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102.4

交通和通信 95.9 99.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9 100.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7.3 104.0

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1.9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3.5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35%。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采掘工业类价格上涨19.03%;原料工业类价格上涨19.67%;加工工业类价格上涨4.62%。

农业

2010年,全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良好发展,粮食连续七年丰收,按省认定数粮食总产量达370.34万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9.9亿元,增长5.2%(按可比价计算,下同)。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2.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加4.2%;水稻播种面积增加1.1%;大豆播种面积减少2.6%。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37.6亿元,增长1.2%。粮食总产量370.34万吨,其中:水稻93.02万吨,增长2.8%;玉米248.66万吨,增长0.4%;大豆21万吨,增长10.1%;烟叶0.3万吨,增长50%;油料产量 0.6万吨,下降14.3%。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31.5亿元,增长8.3%。生猪出栏599.8万头,增长1%,肉牛出栏 158.1万头,增长14.1%。猪牛羊肉产量达到73.6万吨,增长7.3%,牛奶产量13.6万吨,增长6.3%。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9.2亿元,增长20.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7万吨,增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