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3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 “十大工程” 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340.1亿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322.2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39.9:37.8。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4%、59.8%和2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085元,增长21.4%。

受国际、国内物价上涨的影响,我市市场物价总体也呈上涨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3.2,比上年上涨3.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04.9,比上年上涨4.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耗总量1038.4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1.393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8%;“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2.9%,为“十一五”目标的104.4%。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2.7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1.4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91.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3万人。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农业产值220.2亿元,增长8.9%;林业产值4.1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130.4亿元,增长12.2%;渔业产值6.4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亿元,增长14.3%。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豆薯总产量968.1万吨,比上年增长16.9%。

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0%。年末大牲畜存栏144.5万头,增长9.2%,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78.1万头,增长5.1%;奶牛存栏58.3万头,增长16.5%。全年肉类总产量52.4万吨,增长16.0%。

全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200万亩(其中,国家级大基地面积10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5%,全市200个产品获得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准认证。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推进林业机制创新,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5.8万亩,封山育林16.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0.2亿元,增长49.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4.5亿元,增长26.3%。全年装备工业完成增加值92.8亿元,增长22.4%;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48.1%,两大工业基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0.6,提高75.6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3.4亿元,增长52.7%。实现利税总额118.9亿元,增长54.4%。其中,实现利润69.3亿元,增长56.4%;实现税金49.6亿元,增长51.8%。

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7.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7.0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89813元/人,比上年增长13.3%。

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2010年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面积为20平方公里,占项目区规划面积的15.6%。已开工项目264个,本年完成投资额11.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销售收入146.4亿元,利税18.8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286.8亿元,增长77.5%;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88.1亿元,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6亿元,增长63.2%。装备、食品等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119.5亿元,增长78.4%,占城镇工业投资的41.3%。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104个,比上年增加15个,完成投资172.4亿元,增长10.8%。新增固定资产409.1亿元,增长59.9%。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7亿元,增长34.7%;商品房销售面积241.4万平方米,增长31.4%;商品房销售额70.9亿元,增长39.6%。

表4    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行业   投资额

总计 483.5

农、林、牧、渔业 16.9

采矿业 6.1

制造业 261.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5

建筑业 0.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2.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1

批发和零售业 9.6

住宿和餐饮业 0.5

金融业 0.01

房地产业 92.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0.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2

教育 3.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9.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6.5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4.8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5亿元,增长19.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4.7亿元,增长19.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2.6亿元,增长17.1%。从结构看,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216.5亿元,增长40.6%,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60.6%;穿的商品零售额57.2亿元,下降12.4%,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16.0%;用的商品零售额78.9亿元,增长39.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2.1%。

七、对外经济贸易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9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1项,总投资额2.6亿美元,合同外资1.8亿美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9270.9万美元,增长31.6%。其中,进口14845.5万美元,下降17.9%;出口74425.4万美元,增长49.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9860.7万吨。其中,铁路2255.7万吨;公路7605.0万吨;航空88.1吨。客运量6744.5万人。其中,铁路1703.5万人;公路5035万人;航空6万人。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8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1.4亿元,邮政业务总量3.4亿元。

2010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7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6.2亿元,增长20.8%。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0384人次,增长20.0%。其中,外国人24766人次,增长20.0%;旅游外汇收入845.0万美元,增长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