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5-24 赤峰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835.51亿元,增长29.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236.78亿元,增长37.5%;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3.15亿元,增长56.1%;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21.38亿元,增长25.3%;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244.2亿元,增长24.8%。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785.55亿元,增长25.4%;中央项目完成投资49.95亿元,增长158.3%。“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5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6倍,年均增长29.7%。

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74.7、473.6和287.2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8.9%、56.7%和34.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一、三分别下降2.2和0.8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完成458.54亿元,增长36.8%,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4.9%,所占比重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金融业投资分别实现936.8%、259.2%和215.8%的较快增长。

五、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2985公里,比上年增长9.1%,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95.7%。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5967万吨,增长13.1%;货物周转量202.4亿吨公里,增长11.3%。公路客运量4249万人,增长13.4%;客运周转量35.8亿人公里,增长14.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2.58亿元, 比上年增长35.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0.95亿元,增长35.7%;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14.8%。全市电话用户达到62.0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9.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1.09万户,增长318.7%。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96万户,增长24.9%。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业总收入实现74亿元,增长21.3%。其中国际旅游创汇20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72.4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71.39亿元,增长19.5%,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158.35亿元,增长20.2%;乡村的消费品零售总额65.32亿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52.35亿元,增长17.8%;零售业零售额247.74亿元,增长19.3%;住宿业零售额3.75亿元,增长21.7%;餐饮业零售额32.88亿元,增长22.9%。

七、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6%。其中进口9.2亿美元,增长120.8%;出口1.45亿美元,增长54.5%。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0.8亿美元,增长30.5%;自营企业完成9.85亿美元,增长119.3%。“十一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7.51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年均增长45.6%,高于“十五”年均增速30.1个百分点。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581万美元,增长10.8%。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79.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6.71亿元,增长20.7%。各项贷款余额465.93亿元,增长17.8%。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5亿元,增长33.4%,赔款和给付支出6.58亿元,增长12.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12亿元,增长20.4%;赔款支出4.39亿元,增长17.1%。人身险保费收入15.88亿元,增长24.9%;赔款与给付支出2.19亿元,增长4.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709人,在校学生8668人,毕业生2181人;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409人,在校学生6389人,毕业生1576人;48所中等职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24717人,在校学生66020人,毕业生13031人。

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6.3万人和28万人,入学率分别为99.12%和100%,辍学率分别为0.91%和0。初升高升学率达到88.48%,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7.6万人。

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53万平方米。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3807台,图书830万册。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24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92项,合同成交额2136.1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10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204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50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6.9%,电视混合覆盖率95.5%。《赤峰日报》全年出版10394千印张。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977个,其中医院67个,卫生院238个,采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个。年末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677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049人。

全年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级15大项比赛,共获奖牌231枚,其中金牌50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58次,参赛人数11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2次,参赛人数1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57人。

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53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3%。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2048个,有31万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7%。

十一、环境保护和气象

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8万吨,比上年下降12.6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6万吨,下降1.23%。全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二级以上标准天数323天。

全市各饮用水水源地各水源井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继续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全年获监测数据81858个。其中环境水体监测数据3643个、环境空气监测数据6003个、环境噪声监测数据3552个、污染源监测数据20060个、应急监测数据393个、各类验收、委托、仲裁性监测数据48207个。

全市气象单站晴雨定量预报准确率86.8%,区域降水定量预报准确率63.9%。地面测报错情率为0,高空探测错情率0,球炸率96.7%。

十二、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8元,比上年增加1438元,增长1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比上年增加510元,增长11.3%。其中农民5023元,增长11.5%;牧民4861元,增长9.7%。“十一五”时期,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3%和12.2%,分别高于“十五”时期2.8、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