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投资步伐加快。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63.36%。其中住宅投资1.63亿元,增长73.4 %。施工面积38.5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5.56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70900平方米,增长73.95%。新建廉租住房面积25049平方米。 五、贸易与旅游 城乡消费持续走旺。2010年,全县消费市场精彩纷呈,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公司进驻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9亿元,增长19.4%。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36.29亿元,乡村零售额6.10亿元,分别增长18.9%和2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6.14亿元,增长19.2%;住宿餐饮业6.25亿元,增长20.2%。 对外开放成绩喜人。全县引进内联引资项目89个,合同引进资金89.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9.6亿元,同比增长10%。新批外资项目14个,合同引资8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667万美元,增长43.1%。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660万美元。我县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 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35.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80万元。岣嵝峰、万源湖、宇石寨等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六、交通运输、邮政与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6.7%。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4127万吨公里,增长7.1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3823万吨公里,增长7.21%。会社会旅客周转量31928万人公里,增长7.01%。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1224万人公里,增长6.82%。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衡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潭衡西高速公路基本竣工,S210线改造已经启动,建设通村水泥路276.5公里。 邮政电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8亿元,增长5.0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85万元,增长4.45%;电信业务总量1.99亿元,增长5%。全年发行报刊789.27万份,杂志26.71万份,投递包件8916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96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7户/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6.4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2.2户/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7.42万户,普及率为6.6户/百人。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突破性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达5.32亿元,全年净增1.3亿元,增长26.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增长26.10%;上划中央“两税” 1.05亿元,增长26.5%;上划中央、省所得税0.55亿元,增长32.3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33亿元,增长31.14%。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0.44亿元,比年初增加21.75亿元,增长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亿元,增长16.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81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增长27.5%。贷款增幅首次超过存款增幅,存贷比为34.7%,比上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 保险业蒸蒸日上。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382.2万元,增长15.4%。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999.2万元,增长18.3%;财产险保费收入1914万元,增长17.1%;健康及意外险保费收入674万元,下降7.2%;农业保险收入2795万元,与上年持平。各项保险业务支出10825.29万元,增长32%。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不断进步。2010年,我县顺利通过“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县”验收,湖南爱民制药有限公司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企业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22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35件,其中发明12件;授权专利63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完成22个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撤并学校、教学点30个。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3268人,增长0.97%;普通初中在校学生规模缩小,在校学生43626人,下降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582人,增长3.1%。职业教育取得新进步。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开创新局面。2010年新建乡镇文化站7个,农家书屋142家,夏明翰故居、王船山故居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县城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00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6000户。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全县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 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5个,拥有床位总数1895张;卫生技术人员267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67人,注册护士63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新建了22所村卫生室,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及金溪、台源、集兵卫生院新建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体育馆2座,运动场5个,各种训练房16个。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竞相发展,全县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省级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枚,市级金牌18枚,银牌10枚,铜牌3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出生人口12618人,人口出生率为11.14‰,比上年下降了0.0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547人,死亡率为4.90‰,下降了1.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4‰,比上年上升了1.79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9:100。人口信息化建设、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4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01.3元,增长11.0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7%,下降7.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4.1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7175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38元,增长1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01平方米。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6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3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112908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5805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2218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2635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140.2万元,募集慈善资金303.54万元,新扩建洪市、演陂、长家三所乡镇敬老院,安置孤寡老人150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10年,新增造林2.1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0万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了39.3%和42.6%。县城饮用水质进一步提高,达到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