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奎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奎屯市统计局 2011年3月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在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奎屯市排名由2005年的第799位跃升至第435位,位居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73位,是新疆进入西部百强县的11个县市之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40.3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为5.0∶56.3∶38.7。人均生产总值46975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6940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上涨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1%;衣着类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4%。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7502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产值52279万元,增长11.6%;林业产值633万元,增长8.8%;牧业产值20997万元,增长31.3%;服务业产值1113万元,下降27.5%。 市属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776万元,增长11.03%。其中,开干齐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77万元,增长14.3%。农作物播种面积5.05万亩,其中,粮食1.83万亩;棉花2.44万亩;蔬菜0.26万亩。产量创历史新高,其中,粮食产量6112吨;棉花产量1465吨;蔬菜产量1.33万吨。 年末市属牲畜存栏3.22万头(只),增长0.9%。其中,开干齐乡年末牲畜存栏0.83万头(只),增长15.3%。牲畜出栏0.69万头(只),增长28.3%。肉类总产量305吨,增长2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市工业(行政区,下同)完成总产值8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2.9%。实现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率为98.1%,与上年持平。 卷烟业完成产值23.6亿元,增长11.5%,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增长11.5%;纺织行业完成产值7.5亿元,增长7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15.91亿元,增长3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5.19亿元,增长23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5.9亿元,增长32.8%;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1.72亿元,增长4.6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卷烟30万箱,增长11.1%;发电量20.24亿千瓦时,增长23.3%;棉纱2.4万吨,增长27.2%;碳化硅5.6万吨,增长1.3倍;铁合金2.14万吨,增长4.2倍;番茄酱3.9万吨,下降12%;机制糖1.7万吨,下降1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兵团)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89亿元,比上年增长51.34%,完成利税19.57亿元,增长29.09%,完成利润4.99亿元,增长54.01%。企业亏损面为23%,比上年末下降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50%。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5.5亿元,增长25.6%。竣工产值19.1亿元,增长27.3%。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万平方米,增长1.3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5万平方米,增长9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9.6亿元,增长1.4倍。房屋施工面积85.4万平方米,增长1倍。商品房销售面积54.4万平方米,增长76.2%。在建项目持续增加,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全市在建项目8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增长19.6%,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5.4亿元,增长22.1%;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7亿元,增长18.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4.2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83%。热点商品销售旺盛。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中,汽车零售额2.4亿元,增长25.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885万元,增长17.5%;日用品类零售额1410万元,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6886万元,增长10.4%;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7232万元,增长24.8%。 外贸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铁路货运量589万吨,比上年增长56.7%;公路货运量423万吨,增长7.4%。铁路客运量42万人,增长90.9%;公路客运量638万人,增长5.1%。 邮电业务总量39638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413万元,增长55.1%;电信业务总量34225万元,增长14.3%。年末本地交换机总容量43.05万门,下降7.9%。固定电话用户8.37万户,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21.48万户,增长11.2%。互联网用户3.69万户,增长28.1%。 旅游业发展加快。接待旅游人数23.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1%;旅游收入13165万元,增长1.4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口径财政收入2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7亿元,增长4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2亿元,增长35.3%。各项税收收入6.64亿元,增长30%。分税种看,营业税收入2.56亿元,增长37.3%;增值税收入1.22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支出14.88亿元,增长4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4亿元,增长40.3%。其中,教育支出2.47亿元,增长63.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4亿元,增长1.1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1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8%,其中企业存款44.67亿元,增长21.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6亿元(人民币),增长15.5%,其中,短期贷款29.55亿元,增长12.3%,中长期贷款24.45亿元,增长23.9%。 保费收入4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寿险26910万元,增长17.7%;财产险14378万元,下降3.9%。赔款及给付11538万元,增长11.2%,其中,寿险4336万元,增长2.9倍;财产险7202万元,下降22.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