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沙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5-20 长沙市长沙县统计局

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普九”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小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升学率100%、年辍学率为0.01%,综合素质评估合格率为100%。高中教育质量继续攀升。组织参加全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九科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92.5%,高中升学率75%,高考再获丰收,二本上线率高于省平均线近6.1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含三本)高于省平均线8.5个百分点,居长沙地区九区县第一。职教就业势头继续看好,就业率达95%,本地就业率达70%。落实了“两免一补”工作,全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除课本费、学杂费共计资金4569.2万元。

九、卫生、文化、体育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医院、卫生院医院共39个,床位数2958个,卫生技术人员3213人,比上年增加433人,其中医生1202人,比上年增加13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2‰,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4.8‰,比上年上升0.9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文体事业百花齐放。全面启动星沙文化中心建设,建成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90家农家书屋。切实抓好了免费“四送”活动。免费送戏下乡50场次;认真落实“2131”数字电影放映工程,送电影下乡3228场;送体育器材19套到乡镇;送图书进机关5次,送图书下乡近万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组织乡镇(街道)、社区举办广场展演64场次;小品《松雅湖畔的笑声》、歌舞《美丽家园》参加市百佳群众文艺团队总决赛,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小品《癞蛤蟆与天鹅》参加湖南省首届农民文艺汇演,荣获银穗奖。编制了《长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分布图集》和《长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资源分布图集》,完成了《长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目录汇编》工作,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历时三年的长沙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82处,总数为第二次文物普查总数的4.2倍。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保事业得到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200520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130吨,下降4%;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300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6%;上升0.2 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5040.2万标立方米;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72.6%,上升2.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8万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6546.2万元,增长8.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各类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0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5人、工矿企业事故死亡5人,火灾和农机事故无人员死亡。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比上年下降45.4%,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2人,比上年下降13%。

十一、人口、居民、就业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全县总户籍人口788566人,增加6594人。人口出生率13.8‰,提高2.1个千分点;死亡率13.8‰,提高7.7个千分点;当年净增人口6596人,自然增长率8.4%;城镇化率58.3%(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统计数),提高10.1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099元,增长14.9%。其中,工资性收入14616.6元,增长19.1%;经营性收入2234.4元,增长2.3%;财产性收入3726.1元,增长15.4%;转移性收入1365.8元,下降1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45元,下降0.4%。其中食品支出4222.1元,增长1.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0辆,比上年增加4辆;家用电脑62台,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9.2元,比上年增加1839.4元,增长1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46.5元,比上年增加1947.9元,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4533.8元,增长28.2%;经营性收入5752.2元,增长11.2%;财产性收入568.2元,增长6.1%;转移性收入1092.4元,增长4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90元,增长2.9%。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4%,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22台、空调65台、电冰箱84台。人均住房面积57.7平方米。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915人,失业再就业人员3125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员1209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保持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480人;开展职业培训13133人,其中创业培训4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144人。年度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十二、县城建设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星沙新城概念性规划达到300平方公里,已建成49平方公里。已建成公园3个、供水公司3个、燃气站7个、污水处理厂3个。县城自来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36万吨/日。污水净化处理能力为19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8%。县城清扫保洁面积360万平方米,垃圾清扫、运输、处理、洒水降尘规范有序,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天然气和液化气入户率达到98%以上。城区绿地率达39.9%,绿化覆盖率达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665台,其中公共汽车429台,的士汽车236台。目前星沙已开通公交线路共19条,其中市属公交线11条,县属公交线8条。全面实现全县乡镇集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并在全县乡镇新建成3.2万个农户垃圾池、14.5万个垃圾筒。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户籍年报数。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