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5-05 滨州市统计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增长51%。新增道路面积358.9万平方米,供热面积242.4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300.6公里。燃气普及率100%,用水普及率100%。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中海公园于11月15日正式开园;新立河西路、黄河十三路污水管网共计8.4公里全部完成。城中村改造再上新台阶,拆迁面积155.4万平方米,腾空土地2818亩,整体拆迁村居23个。市区路灯总数达2.81万盏,总线路280公里,好灯率和亮灯率保持在98% 以上。园林绿化养护面积417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6 %,城区绿地率达 3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13.15平方米。城区环卫保洁面积达858万平方米,其中路面保洁面积达813万平方米,水面保洁面积达45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31%以上。

扎实推进总量减排。申报COD减排项目17个,减排量1.09万吨;申报 SO2减排项目20个,减排量2.08万吨,为超额完成“十一五”总目标奠定了基础。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53.0%,列全省第5位,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有19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其中3个镇获得“全国生态乡镇”称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取得突破,城考成绩由2008年的倒数第3位提升到正数第5位。环保基础工作不断强化。新上重金属监测设备7台,地表水水站5台,对73台(套)水、气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集环境监控、环境安全、环境预警、环境应急于一体的高水平环境监控中心,实现对辖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大管理。重点监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综合达标率98.99%,居全省第2位。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377.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3万人。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12.7‰,自然增长率-0.2‰,男女性别比例为101.7:100.0。

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725元,增长16.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6元,增长12.5%;人均消费性支出13147元,增长10.7%。其中食品支出3781元,增长7.7%。恩格尔系数为28.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9平方米。

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摩托车 辆 32 照相机 架 77

助力车 辆 91 钢琴 架 4

家用汽车 辆 20 微波炉 台 49

洗衣机 台 101  空调器 台 142

电冰箱 台 106 淋浴热水器 台 99

彩色电视机 台 123 健身器材 套 4

家用电脑 台 84 固定电话 部 93

摄像机 架 5 移动电话 部 226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增长15.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31元,增长12.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413元,增长12.4%;衣着消费支出226元,增长11.9%;居住消费支出1055元,减少4.1%。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55平方米。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摩托车 辆 67 空调机 台 16

汽车(生活用) 辆 7 热水器 台 27

洗衣机 台 73 照相机 架 7

电冰箱 台 50 固定电话 部 75

彩色电视机 台 106 移动电话 部 110

家用电脑 台 11 电动自行车 辆 74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企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78万人、8.44万人、20.2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27万人、33.14万人、17.63万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9.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5.9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6.23万人。基金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70.3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两次调整失业金标准,由年初的300元调整为410元;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住院报销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相应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突破,新增惠民、博兴两个试点县区,新农保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救助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在保城市低保对象2.7万人,在保农村低保对象达11.9万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人均月低保标准335元,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7600万元;农村人均年低保标准达到1440元,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1.2亿元。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9177人,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500万元,集中供养率达84.9%。实施敬老院“温暖工程”,全市83处敬老院全部实现集中供暖。全市各级共投入资金5.7亿元,为4万多户受灾群众重建、维修住房10万余间。

双拥共建成效显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创建双拥暨爱民固边模范县”、 “慈善进军营·情暖子弟兵”、“为滨州渤海烈士陵园外地烈士寻亲”等系列活动,顺利通过了省双拥模范城(县)的验收。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156人,其中自谋职业率达61%。

慈善、福利事业稳步发展。“慈心一日捐”募集捐款5000多万元,设立慈善基金6.17亿元,登记义工达6180人,设立慈善超市514家、慈善医院(门诊)62家。救助困难群众2.5万人次,发放善款1070万元。拓展农村养老服务范围,30多个乡镇依托敬老院建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展“重生行动”、“明天计划”和低保家庭先心病儿童康复救助项目,67名儿童得到免费治疗。福彩销售创佳绩,年销量额3.17亿元,筹集公益金8000多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增长78%,增幅列全省首位。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核算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