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5-05 扬州市宝应县统计局

宝应县统计局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四个明显”的奋斗目标和“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新时期宝应精神,深入实施“四化”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41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8亿元,增长15.7%,其中工业增加值9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82.08亿元,增长13.5%。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954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5173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9.4∶46.7∶33.9调整为17.7:48.3:34.0。

小康建设有序推进。根据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总体达标认定标准,我县25项指标中已有19项指标达标,比上年增加了2个。其中,五大核心指标中,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四大指标已全部超过省定目标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未达标,但已达序时进度。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提高农业保险标准,开展高效农业保险试点。企业重组积极推进,新组建生产性企业集团4家。完成建管局政企分开、天宇公司改革重组。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试点有序开展。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新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基本建成。县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启动实施。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通过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750家,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88亿元,其中,新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9.5亿元。新注册3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其中亿元以上2个。全县共有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为3.7亿元,实收资本3.7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资金10952万元。各级财政支农及国资项目投入3.64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实现增产增收。全年粮食总产量86.43万吨,比上年增加2.60万吨,增长3.1%。其中,小麦总产35.14万吨,比上年增加1.43万吨;水稻总产49.55万吨,比上年增加1.01万吨。高效农业面积40.88万亩。

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共完成各类土方853万方,配套小沟级以上建筑物750座,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建设高效农田1.0万亩,建设节水示范区1.48万亩,农业机械化继续推进。全年农机装备总投入达5510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11万千瓦。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全年新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39家,累计达660家。建成村级新农村建设理事会106个,理事会成员达2379人。新创省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个、小康达标村40个。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57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达标。扎实推进农村实事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继续推进“万企联万户,共奔小康路”结对帮扶活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2.62亿元,同比增长33.3%。年末列统规模企业总数达579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38.57亿元,同比增长34.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45.31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5.6%。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实现利税40.01亿元,增长36.3%;实现利润22.64亿元,增长44.2%。企业亏损面4.35%,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21亿元,下降32.2%。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66家,完成施工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竣工产值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共有建筑施工工程1450个,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从业人员9.71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6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58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按规模分:规模以上项目投资133.03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城镇项目投资64.54亿元,增长35.6%,农村项目投资54.52亿元,增长36.8%;规模以下项目投资8.76亿元,同比下降19.8%。按产业分:一产投资3.41亿元,增长31.2%;二产投资101.77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01.27亿元,增长24.2%;三产投资36.61亿元,增长33.8%。

房地产开发稳中趋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97亿元,同比增长2.0%。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52.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4%。商品房销售面积78.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按销售地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01亿元,增长19.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6亿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4.27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90亿元,增长6.0%。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12.01亿元,增长18.0%,限额以下实现67.16亿元,增长18.0%。

市场物价水平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涨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7.6%,食品价格上涨5.3%,居住价格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0%,衣着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5%。

六、开放型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4.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自营出口3.24亿美元,增长26.8%。产业发展外向度不断提高。荷藕产业出口基地获评“江苏省优秀产业出口基地”,县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江苏省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园”,县对外劳务服务中心成为“省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江苏荣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批、全县第一家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企业,6家玻璃水晶生产企业、5家食品加工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出口基地骨干企业”。利用外资实绩显着,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9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44亿美元,增长20.0%。